返回

第633章 哗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633章 哗变 (第1/3页)

    从开战的第67日,也就是巴军包围阿姆利则的第二天开始,就陆续有印军从城里出来向巴军投降。

    最初几天,还只是零星的印军官兵。

    当然,主要是逃兵。

    根据巴军做的统计,当时主动投降的印军官兵,大多来自社会底层,有的甚至是在战后才被征召入伍。

    对这些印军士兵来说,入伍其实只是为了混口饭吃。

    到第70日,局面发生了变化。

    当天,在阿姆利则西面,一支印军步兵旅发生哗变,一群基层军官控制了旅部,逮捕了旅长等高级将领,然后派出代表去跟战线对面的巴军谈判。

    谈啥?

    投降条件。

    简单的说,就是为投降争取到更多的好处。

    问题是,有啥好谈的呢?

    其实,巴军早就公布了对待俘虏的政策,也早就公开承诺,会在战争结束之后,让投降的印军官兵自行决定是否接受遣返,对不愿意接受遣返的印军官兵,给予保护,以及非公民身份。

    简单的说,就是投降的印军官兵可以选择在巴基斯坦生活,不过无法成为公民。

    其实,这只是临时政策。

    十多年之后,大部分选择留在巴基斯坦的印军战俘,都通过各种努力,成为了巴基斯坦的准公民,也就是获得了除了政治权力之外的其他公民特权,而这些印军战俘的后代都成为了巴基斯坦公民。

    至于给出更高的待遇,显然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为啥?

    这是战争,又不是过家家的游戏。

    说白了,巴基斯坦愿意收留投降的印军官兵,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按照国际法,巴基斯坦应该在战争结束之后,无条件的遣返印军俘虏,而不是为俘虏提供政治庇护。

    可惜的是,这些印军显然觉得不够。

    当时,前来谈判的印军军官提出,要求巴基斯坦当局划出一块保留地,并且给予印军俘虏公民待遇。

    简单的说,就是为每一个投降的印军官兵提供一块可以耕种的土地。

    这也想得太美了吧!

    要知道,给予战俘人道主义待遇,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