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章 成全了所有人 (第3/3页)
严酷,朝中文武双方的人都对他极为忌惮。
丘行恭的此人品行严酷,当初因弹劾被革职为民,后来又被复用,这样的人留在长安难免又会生祸事,如今被派去了瀚海都护府,去折腾回鹘人和薛延陀。
张阳无奈一笑,说不定李世民也抱着眼不见为净的态度。
派去安西都护府段志玄和段瓒父子将领,派出去的文吏是杜构,也是当年杜如晦的儿子。
文臣武将去各地都护府的同时,这位天可汗又裁撤了许多地方官吏,换上了现在朝中的新人。
用天可汗的话来说各地县丞多有是前隋留下来的官吏,有不少年事已高,是该替换了。
皇帝用这种方式继续蚕食各地士族豪门的关系,替换上的官吏也都是精挑细选的,这些人是身家底子很干净的新晋官吏,派去各地地方任命县丞长史的人,也都是忠心当今皇帝的。
如此一来加上地方折冲府的安排,皇帝一步步拿住了这些豪门大族的咽喉。
这是长孙无忌定下的方针,以此来削减地方豪门的控制力。
饭后,张阳下山与张公瑾说了这件事,“老师,我一直以为赵国公是站在世家权贵这边的。”
张公瑾坐在轮椅上笑道:“既然陛下决意要对抗世家,要振兴科举,他长孙无忌势必也要站在陛下这边,他会随着陛下的心意办事。”
“我看当初他还帮着关陇的门阀说话。”
“关陇啊……”张公瑾又想起了从前,反倒笑了,“那是他们将陛下想得太简单了,如今的关陇门阀早就不是当年了。”
“正如老师所言,我也听闻有不少陇右地而来的人,想要迁入长安城地界,其中泾阳与灞上,还有高陵三地迁入了陇右人士最多,过度地开垦会让田地越发贫瘠。”
自秦汉以来,人们为了粮食,也是因为战争的坚壁清野,将高山夷为平地,将山林砍伐形成了平原,成为了田地,这种过度开垦也带来了恶果。
倒是如今的关西没有后世那般环境恶劣。
张阳觉得自己这个太府寺卿号召人们重新植树造林也是来得及的,至少从现在开始,在西北种出一片大森林。
让贫瘠的土地重新恢复生机,这是一项大工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先从自己的这里开始。
关西环境越发恶劣,从太府寺的卷宗来看收获的粮食一年比一年少,人们自然要东迁。
更不要说经历了战乱,关陇门阀想要李唐皇帝履行当年支持李渊登基时的许诺。
或许李建成还在的话会支持他们,玄武门出事之前,李建成还活着,他得到的士族与门阀支持是最多的。
也就是现在坐在皇位上的人是李世民,而不是李建成,才会开始着手对付当初支持李建成的人。
说来李世民是个会隐忍的皇帝,忍下了玄武门的骂名,忍下了渭水之盟,忍下了众多士族的骂声。
刚刚坐在皇位上的那几年,李世民稳稳做好了朝堂的交接,依旧用当年的重臣与地方将领,并且让高士廉来主持朝政。
直到现在这位皇帝权力巩固了,到了开始清算的时候。
这个天下,在这位皇帝的意志下开始变化。
张阳听着老师的解释,又道:“我还是不赞同赵国公的方式。”
张公瑾缓缓点头,“嗯,你总说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撤去地方官吏只能减弱门阀世家对地方的控制力,但他们的实力依旧还在,根子深入地下盘根错节,削去一些枝叶支脉而已,动不了他们的元气。”
“嗯。”张公瑾也认同这个做法,他点头道道:“长孙无忌是个很谨慎的人,他不敢冒风险,他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被陛下采纳,他会说出风险最小,最安全的办法。”
“明明有心要除去中原的隐患,却要小心谨慎,甚至步履维艰,真是讽刺啊。”
“你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孩子,也知道进退。”
张公瑾喝下一口茶水,“老夫也没有本事再教你其他,唯有万事保全自己,就算是引火烧身你也要留个全身而退的余地。”
今天暂更一章,请个假。
明天会正常更新,争取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