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 冬游的一家人 (第2/3页)
少?”
“左边还剩下九根。”
张阳又道:“那就再移动一根!”
小清清依言照做,猛然惊觉,又道:“爹!一样多了。”
张阳点头笑着,“那你总共移动了几根竹签?”
“两根!”
“去和你娘说。”
“娘!女儿知道了!”小清清欢快地跑进屋子里,“只要给乙两卷!”
这种普通的加减法她就会,只不过转一个思路,拐一个弯就想不明白了。
思维上还是不够敏捷。
李玥看着女儿乖巧的样子,不好再责罚,低声道:“可以去休息了。”
“那女儿先去休息了。”小清清乖巧地跑开。
走出屋门,见夫君还在收拾着一堆图纸,李玥打开屋门面色忧愁,拿着茶杯看着漫天的雪花落下,正如夫君推测的那样,夜里一起风就会下雪。
不多时,小慧拿着书信快步走来了,她低声讲着现在江南那边的形势。
李玥皱眉回应着她的话。
张阳坐在屋内,风声淹没了俩人的谈话,只是多了一眼媳妇与小慧忧愁的模样,继续做着手头上的事情。
这场大雪下了两天,天地间一片银装,骊山远看像是个被雪包裹住的大雪团。
清晨时分,杨婶准备了三驾马车,一同冬游的还有一群弟弟妹妹。
家里的几头熊也参与这场冬游,只不过家里的那几头熊猫留在家里让王婶照顾,它们刚刚来骊山不久,需要熟悉环境。
车驾缓缓驶动,张阳坐在车辕上手中拿着一卷书,看着沿途的风景做着记录。
记录气候对关中各地的影响也是太府寺的重要工作,比如说哪里的地势雪厚,哪里的地势雪较少,田地里雪有多厚,河床的冻结情况。
这些都要做好记录,大唐从武德开始建立,那时候的朝中的卷宗都残缺不全,很多卷宗都遗失了。
太府寺掌耕种,不指望李世民会建立一个气象部门,这些事情只能自己来。
“夫君在写什么?”李玥侧目看来。
“写今年下雪的情况,这一场雪很大,覆盖面也挺广的,出来散心之余,正好给我做个参考。”
只是稍稍一看,看到夫君记录的沿途的地名与雪的厚度就能明白个大概。
李玥小声道:“其实以前也有几场大雪,只不过那时候人们只是赏雪景没有人记录过这些。”
沿途官道上,马车不少,这些车驾都是权贵人家出来赏雪的。
他们久居长安城,就被关在四方闭塞的城中,在这个清闲的冬季能够出现看雪散心是最好不过的。
张阳低声道:“我以后想在太府寺名下建设一个气象院,专门用来记录中原各地每年每季的气候变化。”
一边设想着,继续讲道:“比如说旱年的时候长安各个河道的水位下降多少,再者说雨季的时候河道上升多少,顺便再关心一下水质。”
张阳放下书卷靠着马车的车门,一条腿就这么在车辕边上晃着,“各地的气候与水土都不同,要做的事情太多了,种地要说简单也简单,要说复杂也很复杂,要会看气候变化,也要注意水土。”
对其他人来说种地或许只是往肥沃的土地中撒种子就可以了。
对张阳来说没有这么简单,气候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作物,趁关中水土环境没有这么恶劣,要好好养护才行,再者说现在的河西走廊还是水草丰沛的养马场,后世的恶劣环境还没到来。
也就皇帝将太府寺丢在一旁不去理会,也不会具体地给太府寺或者司农太大的权力与话语权。
皇帝只看结果是不好的,历代皇帝都是这样,他们只看当下的粮食丰收,却不知道水土关系,关中的土地经历过秦汉两代这种过度地开垦已经对水土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
更不要说大西北的风沙一直都在侵袭关中。
光是这么想,太府寺卿这个位置很难坐。
“媳妇啊,这世道只有你夫君我在真正地为国为民了。”
闻言,李玥笑道:“那你还想用琉璃来做窗户。”
张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