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六章 脱离群众之流 (第2/3页)
都能受到灌溉。
以往还显贫瘠的骊山,此刻也是郁郁葱葱的。
张阳吃着桃子写下往年的水文记录,皱眉道:“历年来黄河水位下降许多,潼关的水位,从武德初年至今已下降了一丈有余了?”
渭水贯通整个关中自西向东,黄河从渭北而下,两处河道在潼关汇聚。
一直以来潼关是拱卫长安城的所在,也是长安的东大门。
潼关往东便是函谷关。
见夫君正沉默地在盘算,李玥观察着,其实当他专注的时候也颇为好看。
几张地图铺在桌案上,地图很大,有不少都顺着桌子铺在了地上。
张阳从凌乱的文书中又找出一卷,仔细对比着。
又想到后世的潼关建设又明白了,从函谷关往西走到潼关有一条崤函古道,这条古道直通潼关。
在以前曹操修建了潼关,便以此来拱卫长安城。
由此可见,潼关从一定意义上是入关的第二道障碍,也是关中的命门。
难怪史书上的哥舒翰会据守潼关不出,哥舒翰一败,反军便可直入长安。
黄河水位下降打通了崤山与函谷关的古道,因水位降低了,在潼关的北面出现了一条路。
这条路让潼关显得更重要,如果据守潼关便可以保住关中,同时也可以据守潼关钳制关内,攻守也能互换,潼关对关中无比重要。
现在这条古道出现了,也就是说潼关往后会成为一片边防重地。
张阳搁下手中的笔,皱眉道:“我想在潼关建设一个货物集散地。”
听夫君这么说,李玥好奇道:“为何?”
张阳笑道:“因黄河水位下降,在潼关北面出现了一条路,这条路将会无比重要,我们家可先拿下这块地。”
“嗯,渭水和黄河的交汇处,入关的必经之路?那为何不安排在函谷关?”
张阳摇头道:“水土的变化也会改变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函谷关的位置就会显得尴尬。”
李玥皱眉道:“当年大唐初定,皇爷爷驻兵潼关平定的关内,之后出兵谋取中原,靠的也是函谷关。”
“可那时候黄河的水位没有这么低。”
听着夫君的讲述,李玥恍然道:“夫君想要拿下这片要地,掌握关内外运输的要道?”
“先试试吧,让江夏郡王走一趟潼关。”
李道宗和裴行俭正在兴建左辅二十四县,顺道去一趟潼关也无大碍,如果要扩张,潼关早晚要考虑的。
要是能够占得先机,最好现在就动手。
李玥按照夫君所说的写了一封书信,让婶婶安排人将信交给李道宗。
藏书阁有很多图,有一张图表记录着关中各地的水土变化。
看了半日的文书很累,张阳放松着自己的眼睛,骊山的发展磕磕绊绊,说不顺利也能过得去,说顺利吗?坎坷也挺多的。
午后的闲暇之余,张阳与李玥便一起在骊山的山腰处修建钟楼。
李玥将泥装入一个木桶中,挂在脚手架的钩子上,夫君站在高处就可以将其拉上去。
修建这个钟楼的只有夫妻俩人。
几头熊跑来,围着李玥打转,正向这个女主人讨要食物,她将布袋中的肉干分给它们。
这些小熊回来,就说明熊大也来了。
不多时,小清清就骑在熊大的背上,慢悠悠而来。
“娘,晋王舅舅来了。”
李治跟着走来,“皇姐,姐夫。”
张阳从脚手架下来,笑道:“今日怎么有空来骊山了?”
李治找了块干净的石头坐下,目光看向远处的龙武军,“近来总是觉得不爽利。”
李玥闻言,继续给那几头小熊喂食。
张阳喝了一口茶水问道:“怎么不爽利了?是遇到什么烦心事了?”
李治低声道:“没有。”
见他不想说,张阳也不问了,也在一旁坐下,又道:“听闻上官仪进入京兆府之后,裴行俭的事越发顺利了。”
“上官仪是个很有能力的人。”
张阳喝着茶水道:“以前你魏王兄也总是不着调,还不是我这个做姐夫的敲打他,不然他或许还在长安与太子掰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