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八) (第2/3页)
李世民问道:“这是在做什么?”
张阳回道:“蒸汽机的温度很高,车头需要降温,而且现在是酷暑,要放在平时火车到了潼关过了崤山要停三个车站,这一趟是直达,火车的负担挺大的。”
看着一群工人正在检修,看看火车内部的负荷如何,有什么零件需要更换的。
此刻工人们的手套都黑乎乎的,正一头大汗地在火车头忙碌着。
等忙碌完,这些工人也会走入车站的食堂用饭,他们有说有笑坐在一起,聊着女人,聊着别人家的孩子。
李世民点头道:“铁路有多少这样的工人?”
李泰解释道:“人数不多,因为现在车站的站点也就五个,长安一个,潼关一个,崤山一个,还有左辅与骊山。”
“铁路依靠车站而生,车站就是一个个的行军中转地。”李世民颔首问道:“药师?”
李靖回道:“末将在。”
李世民又道:“这样的布置难道没有药师的指点吗?”
李靖皱眉道:“确实暗合兵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车站就是铁路的沿线,火车随时可以停下来补给。
真要说从来没有给骊山的铁路建造出谋划策?李靖觉得这多少有些解释不清了。
不好解释,也不好辩解,李靖沉默了。
李世民抚须又问道:“骊山依靠这个铁路赚了多少钱?”
张阳道:“勉强收支平衡。”
“没有赚钱,难道一直在赔本吗?”
“您不知道,这铁路的运维成本很高,光是铸铁这一项,就是巨大的负担,本来想要朝中来运营铁路沿线的车站建设,但朝中那些人拿出来的方略不合适现在的骊山理念。”
“所以现在的从铁路运维到车站建设一直都是骊山自己在做,先前的投入少说也有二十万贯,至今没有见到本钱回来,目前也只是收支平衡。”
李世民颔首道:“朕听说你们骊山从来不会做亏本的买卖,你不用在朕面前这般装可怜。”
张阳摇扇子的动作又快了不少,“陛下是什么意思?”
李世民笑道:“这些年朕也在骊山,看过你们的卷册,光说铁路一项你们骊山确实是亏本的,但铁路带动货物流转的利益越是巨大的,三千石的货物要放在以往,要等三五个月才能出关。”
“有了铁路之后,只要三五天,货物流转得更快,长安城各县囤积的货物其价值少说六十万贯,各县生产的货物其中两成给骊山,光是这一项,你骊山的本钱就已赚回来了。”
“陛下,你是上了年纪越来越精明。”张阳啧舌道:“果然是小看您老人家了。”
李世民会意一笑,“货物周转得快,银钱流动也快了,回拢的本钱也更多了,你是装着委屈,心里比谁都明白铁路的利益有多大。”
李泰心中为姐夫抱不平,其实这账不能这么算,不能动东墙的盈利与弥补西墙的亏空,这不是一回事。
看姐夫不解释,李泰也不想解释了。
洛阳城已经开始了宵禁,子夜时分街道上就没有人了。
张阳陪着李世民与一众朝中老将们,来洛阳吃了一顿宵夜,便打算回骊山。
尉迟恭感慨道:“往后可以住在长安城,去洛阳当值,在长安用了早上的饭食,再去洛阳,在洛阳吃了晚饭,再回长安城。”
“哈哈哈!再也不用经受行军劳顿。”
秦琼对这番话十分认同,又道:“往后还可以北上幽州,骊山这么有钱,再铺设一条铁路去幽州也不是不行。”
李靖笑道:“将长安城,洛阳,幽州,三地连成一片,便可少许多祸患。”
几位老将军开始畅谈铁路对军事的用途。
众人三三两两走回了火车的车厢中。
其实这位年迈的天可汗与诸多老将军都想要再一次出兵打仗,至少让他们晚年再策马奔腾一次。
但晚年的诸多毛病又一次次警告他们,现在老迈的身体,再也不能练兵打仗了。
夏夜很宁静,火车的汽笛声又一次响彻空旷的四野。
火车再一次行驶。
明明是深夜,应该很困才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