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9章 人生七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59章 人生七年 (第2/3页)



    在简洁惊讶之余,也同样知道就算名牌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后,他们迟早也都会发现,分数可完全比不过自己有个好爹好妈,或者好爷爷好奶奶,好外婆好外公。

    天生就拥有优质社会资源的同学,就是要比没有社会资源的同学更加容易获得成功。

    以自己为例子,她那些属于没有社会资源,依旧在闯荡京城的同学们,最是深有体会。

    他们切身感觉到了什么叫做朝前走半步,哪怕是一小步,也是困难至极,明显是触碰到了天花板。

    BBC那一部《人生七年》的纪录片就已经把谜底给早早地揭开了。出身决定命运,努力一定会有用,即便概率极低,也好过没有。

    《人生七年》对最早选定的上中下阶层的一群人是每间隔七年进行一次回访,已经从他们七岁开始到了五十六岁。

    那里面有一个小男孩儿实现了阶层跃升,从一个农夫的儿子成为了社会精英,哈佛大学的教授。

    与之相反,另外一个中产阶级出身的小男孩儿,却阶层滑落,高考没有考上理想的名牌大学,读了一个三流大学,毕业之后就各种不如意,精神也出现了问题,失业始终如同影子一样的伴随着他。

    不是他的父母不负责,而是太负责,想要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逼迫着他朝上行,致使压力太大,又受限于自身资质,最后就是“拔苗助长”的悲剧。

    至于剩下的人,都在原有的阶层上面停留着打转转。上层阶级出身的孩子,一路私立名校上去,就读牛津,剑桥。

    毕业踏入社会之后,进入自家的律师事务所成为一名律师,有着好的收入,体面的工作,受人尊敬的稳定职业,延续父亲,爷爷,太爷爷,祖辈们的道路,而他的孩子依旧延续去走自己曾经的路线图。

    而下层阶级出身的孩子,连大学都没有读,然后就早早地进入社会去谋生。职业无非就是餐馆服务员,超市售货员等,工作不稳定,时常就被迫换工作。

    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