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燃烧》发表 (第3/3页)
陶慧敏还说,何赛妃也拿到了妙玉的角色。
虽然跟林黛玉这个女主角比不了,但好歹是大导演的作品,连陈红这样的都只能在里面演个丫鬟,何赛妃能拿到有名有姓的角色,作为她演艺事业的敲门砖已经非常好了。
试镜结束,陶慧敏她们这些演员有几天的自由活动时间,林为民趁着这几天带着她在燕京好好玩了一趟,然后她便又回到了燕影厂那边。
谢铁骊版的《红楼梦》虽然没有像央视那样提前两年就培训演员,但最起码的培训还是要有的。
时间一晃到了九月,《人民文学》今年的九月号如期上市。
九月号上市的这一天,无数《人民文学》的忠实读者走进了书店、邮寄,还有路边的书报摊,毫不迟疑的买下了最新一期的杂志。
翻开杂志,看到目录上那熟悉的“林为民”三个字,读者们纷纷露出会心的笑容。
这么多年时间下来,林为民这个名字在读者们的心中再次形成了强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只要是林老师写的,一定不会错的。
可是,当这些读者们迫不及待的翻开杂志,细细的品味起之后,却渐渐的发觉了有些不对劲。
——
沪上,《儿童时代》编辑部。
数年时间过去,黄安仪也成了编辑部的老编辑,这个“老”当然指的是资格。
中午卢大姐跟黄安仪聊天的时候,又提到了相亲的问题,黄安仪笑而不语,卢大姐便没有再继续说下去。
忙了一天时间,直到快下班时,她才想起早上买的那份《人民文学》。
早上她只是匆匆瞥了一眼,看到上面有林为民的新作品,心头有些喜悦。
回到家,顾不得吃晚饭,黄安仪翻开《人民文学》上的那部。
可读着读着,她的眉头蹙了起来,而且越蹙越紧。
83年,她应邀请,随母亲到米国参加米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文学活动,历时四个月。
当年参加这个这个活动的时候,黄安仪并不是很清楚。直到回国以后,她才慢慢了解到这个所谓的“国际写作计划”主要面对的就是发展中国家,所有的作家也都是来自所谓的“问题国家”。
黄安仪是从六七十年代走过来的人,所以谈起以前的经历总会有一种苦大仇深的感觉,可是和那些外国作家们接触了之后,她才知道,这世界上其实不光中国有问题,很多国家都有问题。
米国的这一趟旅行,让黄安仪觉得开了眼界,面对很多问题,也感觉豁达了很多,没有了以前的耿耿于怀,也让她对米国这样的西方国家充满了好感。
应该说,在整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全面学习西方的背景下,是没有多少国人对西方国家没有好感的,黄安仪的这种观念也并不少见。
因为在米国旅行的那些愉快的经历,她看着杂志上的内容本能的有些反感。可在这时,她的心中又不由得闪过林为民的嬉皮笑脸。
她很清楚,在那张看似幽默、满不在乎的脸的背后,是林为民极其强大的精神世界。
这些年,每一部林为民的她都会仔细的研读,谈起对林为民和他作品的了解,黄安仪不认为会有人比自己更加透彻。
这几年,黄安仪听说了林为民作品海外出版的事,也听说了他的作品被搬到了百老汇的事。
按理说,从他的角度出发,他应该更加亲近西方国家才对。
可事实好像,恰恰相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