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记录在案(求追读) (第3/3页)
有了不同意见。
可箭已发出,陛下指名道姓问他杨廷和的意见,他怎么能不站出来表态?
片刻之间,杨廷和有过真正退休的念头,但终究还是不甘心。
这个新君不能以常理去推测,万一他就像之前对待遗诏那样将错就错,拿杨廷和立威呢?
自负的少年恐怕并不会认为朝廷缺了他杨廷和一批人会怎么样,他这哪里是怕朝堂动荡?他是怕朝堂动荡因杨廷和的意愿而起、而非因他的意愿而起。
好在也说了后面商议具体事务若涉及到了什么人也可以再议罪。
杨廷和牢记自己“拉住这头幼龙”的新使命,回到了侧边。
朱厚熜再次问了两遍,中间已经没有人再站着了。
身体很诚实,在他们的心目中可能也知道想一口气弹劾掉这么多朝廷重臣无法一蹴而就。
王琼也已经被天子表态了会着人去访查,这算是有台阶了。
杨廷和满脸阴沉,这时梁储却开口问:“臣因自辩请辞,算不算?”
朱厚熜点了点头:“自辩就自辩,请辞做什么,自然也算。”
“臣知道了。”梁储松了一口气的模样,随后正义凛然,“臣不认结附权奸的指责。”
反正他也七十了,还能在朝堂留多久?
剩下两次,也不知真正滚蛋之前能不能用完。
他这样一说,固然是有点“倚老卖老插科打诨”,但却是在帮着朱厚熜立规矩。
这样一番确认,请辞的严肃性倒是被确立了。
当然了,这种刻意的确认也让他在有些人心目中更加坐实了结附“权奸”的品性。
只不过他附和的是皇帝本人,那就是“忠”。
在杨廷和丁忧期间上位首辅的梁储其实才是此时实质的首辅,因为杨廷和是在他就任首辅时回到内阁的。
但一直在各种大事上虽然会发表一些意见、最终却会相让的梁储,此刻“老好人”的油滑尽显。
梁储的插科打诨结束,杨廷和立刻又站了出来沉声问道:“陛下于司礼监文书房新设内档司,此举有违旧制,岂非又开内臣监视百官新举?陛下若只是要记录群臣奏疏中重要态度,以求将来有事时可前后比对,此事当可循起居注官旧例。臣请陛下于通政使司之下设此司,命翰林院复设起居注馆,由翰林学士轮值担任朝堂书记,分别负责记录朝官奏对与天子问答。”
这件事他不得不站出来质问。
这无关话语权,他要替外臣来争这一件事。
怎么能在东厂之外又套新的枷锁?奏疏里的断章取义让内臣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