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3/3页)
没有传到昆阳,刘秀并不知道。为了鼓舞士气,瓦解敌军,刘秀故意派人拿着他亲笔写的“宛下兵到”的书信送往昆阳城中,又故意把这封信丢在路上。王寻、王邑拣到信看后,真的以为宛城的增兵已到,心中十分恐惧。昆阳内外的起义军形成夹击之势,刘秀亲自率领3000人敢死队,从城西渡水,直扑敌人的指挥中心,消灭敌军的中坚。
昆阳大战,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都给王莽以致命打击。这年九月,起义军攻入长安,杀掉王莽,推翻新政。在整个战争中,面对号称百万的莽军,刘秀有勇有谋,指挥若定,表现出智勇双全、凛然不可侵犯的大将风度,也大大提高了刘秀在起义军中的威望。
镇抚河北随着刘和刘秀在宛城和昆阳功勋的建树,随着王莽政权的即将灭亡,农民起义军内部争权的矛盾便显露无遗了。刘玄担忧刘、刘秀兄弟影响他在更始政权中的地位,于是与农民将领“遂共谋诛伯升(刘字伯升)”。刘与其部下以“莫须有”的罪名一同被杀。
刘的死,对刘秀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面对巨大的压力,刘秀表现出遇大事而沉着冷静的胸怀与气度。一方面,他为失去一起举兵、一齐奋战、同生死共患难的亲哥哥,充满悲痛,充满怨愤,史书记载他“独居辄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东观汉纪·光武皇帝纪》);另一方面,他却立即从前线返回宛城,向更始帝谢罪,不谈昆阳之功,不为刘服丧,不与刘旧属往来,饮食谈笑一如既往。但他深知,尽管一时消除了刘玄等人的猜忌与疑虑,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了避开种种矛盾,寻求更大的发展,刘秀一方面隐忍韬晦,另一方面也在暗中扩大势力和影响,并利用各种机会为摆脱更始政权进而统一天下做准备。
更始元年(23)十月,刘秀奉更始帝刘玄的命令,以破虏将军兼大司马的名义出使河北,稳定那里的局势。这时的河北形势十分复杂,刘秀一方面希望早日摆脱更始政权的限制,另一方面也对在河北的发展信心不足。在这关键时刻,冯异、邓禹等的建议,使他坚定了信心。
冯异,字公孙,颍川人。本为王莽部下,后为汉军抓获。冯异敬仰刘秀的仁德,刘被杀后,唯有他理解刘秀的悲痛,宽慰刘秀节哀;在更始政权对委派刘秀巡视河北出现犹疑之际,冯异又劝说刘秀厚交当权左丞相曹竞及其子尚书曹诩(yì),最后才得以成行。来到河北,冯异建议应以“施行恩德”为原则,巡行郡县,处理冤狱,释放囚徒,关心弱势群体。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曾与刘秀同时游学长安。听说刘秀被派往河北,他立即“杖策北渡”,追到邺(yè)城。刘秀见老同学前来,笑着试探他:“难道是为做官而来?”邓禹则坦言:“只希望你能够一统天下,我从中能够效微薄之力,垂名青史罢了。”与刘秀彻夜相谈,建议他“延揽英雄,务悦民心”,激励他“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
正当此时,王郎的出现,为刘秀占据河北设置了很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