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厉兵秣马(上) (第3/3页)
二十多万兵即使动用一半,一年大致也得花费这么多。周启德咂摸了一下,说道:“八十五兆的话,也不是太多啊。”
“这仅是军队开支。天保二十四年,当年结余十七兆,到了二十五年年底,当年就赤字一百十三兆。”
周启德吓了一跳,说道:“这么多!”
“战事一起,收入锐减。即使尽量节流,仍是入不敷出。”
周启德没再说话。天保二十五年,那已经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现在的国力固然较那个时候强了不少,但也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一旦战事起来,最困难的正是这军资。此时众人不由都沉默了,军方诸人固然在算着现在的国力能支撑多久的战事,政方诸人算的则是还能不能开源节流,能不能第一次不把赤字弄这么大。正在这时,却听帝君道:“缪公所言甚是。但事在人为,刀兵临于项,不战已不可能。周公,目前可动用的兵力有多少?”
大齐帝国四大兵团,其中三部陆军,一部水军。陆军中,又以地明王戴诚孝所统的地部最大,共有八万余人,分驻三个军区。风明王沈扬翼的风部少一些,驻扎的东南两军区也有五万余。加上火明王王离的火部四万人,庞松年禁军八千,再是傅雁书所统三万水军,一共在编的帝国直属军队有二十一万上下。加上各行省的省军多寡不一,一共十万左右,帝国的全部兵力有三十余万。听得帝君问起,周启德道:“禀陛下,如今西北安定,东北更是无事,这两处应该能调拨出五万余兵。加上王元帅火部,届时再调集就近省军,十万兵应该随时可召齐。”
帝君沉吟了一下道:“西北与东北路途遥远,而且两处都是边防要地,不可大意,各召集一万已然足够。加上听用的后备兵,目前先集中五万兵至东平城。”
傅雁书一怔,问道:“东平城?”
东平城是之江省的首府,也是帝国东部沿海最大的城池,亦是傅雁书水军的两个驻地之地。只是东平是中分帝国的大江下游最重要的门户,加上之江富庶,因此东平城每每被当成大军南下时的前哨。帝君一下子要将五万大军集中到东平城,显然,就是准备南征了。
帝君点了点头道:“南安太靠近五羊而距雾云太远,东平城可攻可守,两全其美。”说到这儿,他忽地一招头,沉声道:“诸公,今日回去,立即就准备南征编制近期计划呈上。”
这话一出,王离也吃了一惊,问道:“马上就南征?”
帝君的嘴角浮起了一丝冷笑,淡然道:“这些蛮夷已然将刀兵指到了我面前,是可忍孰不可忍。”他顿了顿,又沉声道:“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这一战,定要将这些蛮夷一举扫平,让他们永世不敢觊觎我邦。”
傅雁书心中微微一动。他当然知道帝君是个什么样的,却也没料到他虽已不再年轻,但胸中之血仍如少年之热。听得五羊城竟然如此轻易就被攻陷,他都不禁有些怔忡,但帝君似乎完全没有一丝惧意。听他的安排,其实已经经过了深思熟虑,但昨天面见他时还不曾听帝君说起,那么这消息定然是今天早上才到。仅仅这短短一段时间,帝君就已经拟定下这个计划,此人的能力的确非凡。
虽然作为四明王中第一位,有节制全军之权的水明王,但傅雁书其实一直对帝君有一点不认同。只不过这一丝不服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淡了,傅雁书想到的更多是让这个庞大的帝国顺利运转起来,但这不服虽然淡了许多,终究还是一直挥之不去。然而,现在这此不快却已然烟消云散,荡然无存了。
目前在座的这些官员将领当初全部是共和政府的下属,傅雁书虽然并没有太多的执念,但帝君复辟帝制之时,他还是有相当的不满。不过这些年来大齐帝国国势蒸蒸日上,对于一般平民来说,与共和国的不同除了国号以外,就是身为帝国子民,日子反倒更加宽裕,言论也较以前宽松,因此拥护帝国的越来越多。刚成立几年,戏班里时不时会演一些指桑骂槐的剧目,明言人一看便知是唾骂帝君复辟专制,必为天下所不容。只不过事实证明,帝君的复辟不仅并没有为天下所不容,反倒是当初的赤贫阶层,在帝国复辟后反而能够安居乐业,从而更加拥护帝国。而傅雁书此时也才算真正地认同帝君。
乱世用重典,沉疴下猛药。帝君,就是一剂虎狼药吧。傅雁书想着,而帝君的自信也让他的心绪平静了很多。的确,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葵花王军再厉害,毕竟远道而来。现在这样步步为营,便如一个拳头在全力一击之前,先要往回收一收,这样才能有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