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 英/华金融战 (第2/3页)
银行、永隆银行借助地产行业的东风,储蓄资金都已经超过一亿港币。”
“目前,全港超过一亿港币储蓄金的华资银行已经超过八间,大大挤占了英资银行的生存空间。”
马登点头:“会德丰去年成立了德丰银行,注册资金达一千万港币,可面向市场业务开展的并不顺利。”
“市民们已经不再接受新的英资银行,转而对华资银行接受度很高。”
渣打大班查理德表示认可:“华资银行普遍效仿东方银行,采取免费开户的策略,不收取个人用户服务费,自然会赢得市民追捧,况且他们的储蓄利率更高。”
收取个人开户服务费是洋行的惯例,全世界范围内都实施,不可能因为港岛一个市场就改变策略。国外的用户要是知道,岂不是会取钱跑路?何况,这对于洋行是一笔丰厚的利润,每年都能收取上千万的服务费。
几位大班根本不敢在这方面动心思。
至于恒生银行编制的恒生指数则是以33家各行业,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为蓝本,通过数据测算出的一个参考指数。证劵公司采用恒生指数参考。需要缴纳一定服务费,但指数服务费是小钱。
恒生指数给恒生银行带来的证劵客户,引来的证劵资金才是大头。
这个指数已经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快要成为港股的代表指数,十年,二十年,不断发酵下去,会给恒生银行带来多少客户?只能说,何善衡光凭这一手就彻底将恒生带上一线银行的位置。
四大洋行坐不住了。
银行业可是一个城市、国家的经济命脉,谁掌握银行业,谁就掌握城市的商业!
汇丰、渣打、太古、乃至美资的花旗都凭借银行金融,不断渗透到各个行业,控股各种公司,成为经济背后的食利者。这也是为什么金融业薪水高、油水厚的原因,因为,一夜暴富太寻常。
英资允许华资的工厂做大、企业做强,反正一场收购、一次抄底、就能够把华资辛辛苦苦几十年的收益收割,把华人员工几十年的汗水收走。
心情好,给你留点残羹剩饭,让你继续干活。
心情不好,把你骨头都吞了。
让伱倾家荡产,一无所有,还负债累累.总督之所以大力发展工业,深层次的执政逻辑,也是在港岛养猪。反之,总督发展金融的时候,都是在英资银行打强心剂。
华人不傻,虽然弱势,但勤奋、聪慧、也想着在银行业分一杯羹,几十年间也养出两三间大银行。东亚银行的李冠春暂且不提,作为首家华资银行,早早就被英资教训过。
永远没有赶上银行的潜力了。
新出现的东方、恒生、广安、道亨等
潜力一个比一个大!
雷恩在旁默默听着,大概判断出大老板“会德丰”想要进军银行业。
果然,马登问道:“英资银行有没有可能一起上调利息,吸引市民前来储蓄?”
“如果港币是港府签字印刷,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