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卖官之案(下) (第3/3页)
此时的朝廷已经不再是李庆安走时那样局面复杂了,随着李豫在东宫站稳脚跟,随着他正式监国,朝廷出现了泾渭分明的格局,一派是以李豫为首,包括前东宫党的韦涣、裴旻,以及相国党王珙支持,对抗另一派杨国忠、韦见素、陈希烈等杨党,而张筠则在暗处支持杨国忠,双方势均力敌。
一手炮制出两个阵营的李隆基则更加不思朝政,他又搬回了大明宫,对梅妃宠爱有加,又宠幸旧爱武贤仪,对杨贵妃虽然没有冷淡,但宠爱程度明显不如从前了,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对杨国忠的信任,四月,李林甫辞去中书令一职,不再过问朝事,李隆基便任命杨国忠为中书令右相,正式接替了李林甫,却又升王珙为门下侍中,任左相,陈希烈改任刑部尚书,这样就完成了中书门下两省对抗的局面。
李隆基对自己杰作颇为满意,至于两派对抗会对政事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不会使政令无法贯彻等等,他都不关心,他只关心权力平衡,只关心东宫之权不能超越皇权,安排完这些,李隆基便安安心心地去享受人间极乐了,他唯一关心和等待的就是吐蕃战役,只有这件事才能将他从享乐中拔出来,另外,一些重大的事件发生,他也会偶然听一听,而负责提醒他之人,却是他的贴身宦官鱼朝恩。
鱼朝恩虽然没有得到高力士的权力,但他却成为李隆基对外的唯一耳目,李豫报上来的许多重大事情,比如劣银钱开始泛滥,两市商人罢市、江淮土地兼并引发民众造反,等等大事情,都被他压制住了,相反,杨国忠报上来的喜报,如安禄山大胜、高仙芝击退吐蕃军犯境、各地府库丰实、某地出现瑞兆等等,却被他及时转给李隆基,令李隆基龙颜大悦。
这天下午,杨国忠匆匆赶到大明宫,他在麟德殿内等了片刻,只听一声咳嗽,鱼朝恩在几个小太监的簇拥下迈着方步缓缓走来。
“杨相国找咱家有什么事吗?”
鱼朝恩明显比从前长胖了,架子也摆起来了,看见杨国忠,也不像从前那般毕恭毕敬,现在是他需要别人对他毕恭毕敬。
杨国忠心中暗骂一声,可又不敢得罪此人,只得恭敬地陪笑道:“烦恼鱼中令大驾了,我是有一事想求中令转告圣上。”
鱼朝恩现在很讨厌别人叫他鱼公公,他想学高力士让别人叫他鱼翁,可又觉得有些别扭,一名小宦官马屁拍得好,给他想个‘中令’的称呼,使他非常满意,从此所有朝臣见到他都叫鱼中令,连李豫也不得不随大流。
鱼朝恩坐下喝了口茶,慢悠悠道:“杨相国,上次咱家给你说的,扬州那一百顷盐田,现在怎么样了?”
“鱼中令请放心,当天我就用飞鸽发到扬州去了,已经办妥,田契正在送来途中,估计三五天就能到。”
鱼朝恩的眼睛笑眯了起来,这才问道:“刚才杨相国说有事,什么事?”
杨国忠摸出一本册子,递给鱼朝恩道:“请鱼中令将此册交给圣上过目。”
“是什么事啊?”鱼朝恩拖长了声音问道。
杨国忠这才醒悟,连忙道:“是回纥遣使前来质问,说我大唐安西军擅自攻打回纥,杀他们族人,要求我们解释。”
“是李庆安吗?”鱼朝恩的脸沉了下来。
鱼朝恩对李庆安没有好印象,原因是他想让李庆安告发安西监军边令诚,但李庆安没有理睬他,边令诚和他有极深的宿怨,他不止一次想杀掉此人,以解心头之恨,可偏偏他就是不能染指监军,李隆基始终不肯将这个权力给他,几个月前,李隆基任命了一个叫梁朝义的老宦官专门替他收发监军的消息,而梁朝义是高力士的人,对他鱼朝恩从来不买帐,这让鱼朝恩又恨但又无可奈何,想整倒边令诚,只有李庆安来弹劾才有效果,李庆安不肯这样做,这样就得罪了鱼朝恩。
宦官的记仇之心,要远远一般人更强烈,鱼朝恩哼了一声便道:“杨相国放心,咱家这就把折子递给圣上。”
这时,杨国忠一拍手,一名小宦官端一只红漆盘上前,盘上是一枚枕头,鱼朝恩一见,立刻惊喜道:“是游仙枕!”
杨国忠捋须笑道:“正是,我听说中令睡眠不好,特从库中找出,借给中令!”
鱼朝恩欣喜万分,他接过这只枕头,爱不释手地抚摸,他知道这是龟兹国所进奉,其色如玛瑙,温暖如玉,若枕之则十洲、三岛、四海、五湖,梦中所见,圣上因此立名为游仙枕,前年赐给了杨国忠。
这个枕头正是他亲手交给杨国忠,摸了一路,他心中窃爱不已,可惜他思之不得,没想到杨国忠这么知趣,把它给了自己,他当然知道所谓借不过是个托辞,还不还在于他,省得被人抓住把柄。
“杨相国不会是还有事求我吧!”鱼朝恩笑道。
“其实没什么事,我只是想问问,贵妃娘娘现在怎么样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