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尽管不顺心,却无可奈何 (第2/3页)
因为从七擒孟获到北伐中原,特别是六出祁山,这个时候的诸葛亮,才是最出色,最能打动人心的经典。
早年的诸葛亮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处处高人一等,谋略上更是令其他谋士骑马也追不上。
火烧博望坡、火烧赤壁、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夺荆州,在和敌人的对峙中,诸葛亮如同大人打小孩,一举手皆成齑粉。
但到了北伐中原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诸葛亮从神变回了人,而且是一个实实在在,有血有肉,和普通人没啥两样,被责任压得喘不过气的老人。
前世,《三国演义》剧中唐国镪的晚年诸葛亮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在于绝望。
不论是上方谷还是五丈原,唐国镪表现出了一个普通人内心的挣扎。
希望——破灭——重新燃起希望——再次破灭——绝望……直至死亡。
这个人生公式,其实就是任何一个人一生的总结。
看着唐国镪演的晚年诸葛亮时常对空祈祷,恳请先帝在天之灵保佑,又恳请二将军嗬三将军暗中辅佐他北伐成功。
这和普通人在无法克服困难迷茫之际,完全是一样的心境。
聪明如诸葛亮,他其实早已经知道北伐成为死棋,但他不想承认,也不能承认,他只能借助这种虚假的幻想来麻醉自己一定还行。
人力都不能为,神鬼岂能为之?
祈祷无任何作用,于是就陷入了绝望。
顾北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戏,就是火烧上方谷,诸葛亮站在大雨之中,一动不动,羽扇垂下,任雨水从头上身上羽扇上浇灌下来。
任谁也看不清诸葛亮此刻是流泪了,还是没有流泪,但所有人都能理解这种心情,这种面对即将到来的胜利,却功亏一篑的心情是何等沮丧,是何等想要号啕大哭。
但作为丞相,他不能,他只能忍着,而在大雨之中,他即使默默流泪,也无法让人分辨,但他绝不能让三军将士看出他的疲惫,他的绝望,尤其是看到他的泪。
事实上,此刻的诸葛亮已经懂得天意难违,可他又如何去面对先帝,剩下的只是望不到头的绝望。
顾北还记得当初看到这个镜头,自己的眼泪也刷的落了下来。既为诸葛亮痛心,但更有一种和他一样的悲伤和痛感。
比起上方谷一幕,更催人心的是五丈原。
五丈原上的诸葛亮,可能感动到让好多人泪崩。
年岁已暮,殚思竭虑,在中军帐中,诸葛亮常常想起一个念头,又转身摇摇头,丢下羽扇,满脸憔悴。
从漆黑的夜晚到黎明到来之前,他端着烛台查看地图,身影孤独,那是一种说不出的凄凉、悲怆、挣扎。
而当兵士再三给他热饭,诸葛亮消瘦疲惫的脸上露出了体贴下属的微笑,真叫人痛彻心扉。
尤其是诸葛亮生命的末期,即使手颤抖到握不住笔管,仍然要为姜维撰写兵书,这是关系到蜀汉未来的大事,拖着重病身躯一笔一笔完成,鞠躬尽瘁到了极致。
这样的诸葛亮,难道不比初出茅庐意气风发的诸葛亮更能打动人心?
王福林要的就是这样一个诸葛亮,而这个诸葛亮,只有唐国镪演得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