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我们那时候不这么打 (第2/3页)
听到顾北描述的那些画面,张丽和东方文英两位女同志,脸色都不禁变了。
“我问过赵大爷,现在拍的战争片,里面打仗的场面,跟他们那个时候有多大的区别,知道赵大爷是怎么和我说的吗?”
所有人都没说话,全都看着顾北。
“电视上,电影里都是打架,我们当年不是那么打仗的。”
打架?打仗?
明白了!
只是大家依旧没说话。
因为如果没理解错的话,顾北接下来要求的,是此前抗战题材影视剧里面,从来不曾出现过的。
“第一,增加炸点,增加火药量,第二,准备更多的‘血浆’,不要舍不得花钱,这不是闹着玩儿,咱们哪怕没办法真正还原当年的战场,也得让看咱们这部电视剧的观众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张丽,回头通知道具组,断臂残肢都给安排上,呃……不要弄得太血腥了!”
太过真实的话,到时候肯定没办法过审。
有些画面是被明令禁止的。
“再有就是,咱们也得死人。”
前面几点都好办,无非就是砸钱,可最后这个……
以往战争题材的影视剧,我军虽然也有牺牲的画面,但是都太过悲壮了。
捂着受伤的地方,目视前方,直挺挺的向前扑倒在地。
太假了!
真正的战场上,一颗子弹只要命中要害部位,哪还有时间悲壮,瞬间就能将身体的某个部位撕裂。
至于赵大爷说的被炮弹直接命中,怕是会刹那间化作一团血雾。
“顾导,你可得想好了啊!”
广电对于战争题材影视剧,有着很多细节性的规定。
其中就有……
确保我军光辉高大的形象,无论是整体,还是个体。
说白了,我们尽可能少死人,敌人尽可能死绝了。
比如老电影《地道战》,顾北要是没记错的话,整部电影下来,我方牺牲的只有一个敲钟报信的老大爷。
鬼子呢?
死得一个不剩。
可真实的战争,可能做到这样的伤亡比例吗?
显然不可能!
当时我军与小鬼子的武器装备,简直能差了天地,战场上的伤亡比例自然不必细说了。
“真实,朱导,我要的就是真实,拍《亮剑》不是为了自我陶醉,自我幻想,咱们要把战争最为残酷的一面呈现出来,让所有的观众都知道,当年先辈们是付出了多大的牺牲,才将小鬼子赶出咱们中国!”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后来的那些抗战神剧了。
拍那些玩意儿,根本就不是在讴歌先辈们的功绩,而是在给观众洗脑。
看看,当年抗战,也没打得多艰苦啊!
手撕鬼子?
你咋不上天呢!
有这能耐,还用得着打那么些年,付出那么大的牺牲?
800公里外,一枪命中鬼子机枪手?
牛掰!
这等神人直接安排到鸭绿江边,只需要一枪就能干掉小鬼子的狗皇,然后……
战争结束了!
就是因为有这种自high剧,后来的年轻人才会将艰苦卓绝的抗战,看得越来越淡,越来越无所谓,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听到顾北这么说,朱小峰和其他人的想法也都变了。
“对!就应该让现在享受和平的人知道,和平来的有多不容易!”
“我觉得顾导说的对,咱们不光是在拍戏,更是在宣扬抗战的伟大功绩!”
“顾导,你就说吧!咱们应该怎么拍?”
顾北点上一根烟,面容严肃:“朱导,明天你受累,给每一个群演把戏讲一下吧!”
朱小峰担任着《亮剑》的执行导演,演员表演这方面也是他分内的工作。
“小顾,你可真是给我出了一个大难题。”
给300人讲戏,而且还是一个一个的讲,这个工作量,当真不是一般的大啊!
“行了,交给我吧!”
难是难了点儿。
不过朱小峰也真的很期待,按照顾北的要求拍完之后,到底能呈现出来一个什么样的效果。
“大家做准备吧!”
转天,还是那片荒土岗子。
之前两天拍摄下来的画面全部作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