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三十一·新闻学的魅力 (第2/3页)
量。那缕秀发,重0.615毫。”
“青丝称毫,这般风雅,真乃学界一场佳话!就仿佛谢学士提笔欲就名篇,大长公主亲自为其研墨铺纸。”
“哈哈,还是你们文科生会讲话。”
皇家学会有一位总会长、三位副总会长,下面又有许多分会长、副分会长。
在老会长平时不管事儿的情况下,真正总揽学会事务的副总会长叫吕概。他此刻没有参加任何一场报告会,而是在太学校长办公室里聊天。
北宋之时,太学校长没有正式官名,一般是派遣某位朝官去兼管,称作“管勾太学公事”。其副手为“同管勾太学公事”,临时暂代的为“权管勾太学公事”。
现在的大明有专职校长,官名为“某某太学知事”,其副手为“某某太学同知”。
洛阳太学知事叫彭涣之,他正在跟皇家学会副总会长吕概聊天,商量让外地进京的学者给洛阳太学生多搞几场讲座。
“砰砰砰!”
敲门声响起,而且声音有点急促。
“进来。”彭涣之喊道。
专管学校规章制度的太学正走进来:“出大事了!谢衍学士拿出一台天平,精度可达毫以后的三位数。老会长和诸多学士,当场向谢学士作揖致敬。”
彭涣之和吕概对视一眼,俱看到对方的震惊之色。
他们蹭的站起,快步朝外面走去。
彭涣之一边加快脚步,一边问道:“那台天平可验证过了?”
太学正是一个纯文科学者,这些年甚至连学术都不搞了,一心一意做教育系统的官僚。
他也说不明白天平的情况,反而更关注风流雅事,添油加醋的说道:“大长公主抽钗解髻,截下一缕青丝放入天平,对谢学士说:君可量其轻重乎?谢学士言,此事易耳。当即便称得公主一缕秀发为0.615毫。”
“还有这种事?”彭涣之和吕概同时停下脚步。
太学正说:“千真万确,此事已被学生们疯传,大长公主还留在那里没走呢。”
看吧,宣传效果就这么出来了。
如果谢衍不用公主秀发来称重,天平事件很可能局限于学术圈内传播,然后再一点点的向外扩散。
有了公主青丝,瞬间噱头十足,估计几天时间就能传遍洛阳城,而且还会演变出各种各样的版本。
《大明旬报》的记者韩诚一,此刻也在朝着新闻现场疾走。
如此盛大的全国学术活动,《大明旬报》自然是要关注的,而且还会在报纸的文教版专版报道。
他一直发愁没有趣味性,大多数的普通人,根本看不明白学术内容,这会导致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很弱。
现在终于不用愁了。
刚满十七岁的少年学士,大长公主的青丝称毫,还有可以验证太祖学说的划时代天平。这篇文章只要写出来,普通读者肯定反应热烈。
韩诚一的速度比两位领导更快,他赶到现场的时候,谢衍已经把天平图纸拿出来,一大堆学者正围着图纸啧啧称奇。
他发现大佬们正在聊专业内容,于是跑去采访附近看热闹的太学生。
表明自己的身份之后,韩诚一问道:“哪位郎君亲眼看到当时发生了什么?”
“我!”
一个太学生自告奋勇的站出来:“我当时就趴在门外,离讲台最近。我听到谢学士讲解天平的结构和用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