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后记四十五·内阁那些改革派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后记四十五·内阁那些改革派们 (第2/3页)

衍又带上自己的芙蓉学士玉佩,终于成功进入工部的资料库。

    有一位工部主事全程陪同,既方便帮谢衍查找资料,也监督防止谢衍带走绝密资料。

    谢衍请这位工部主事,找出全国各种炉、窑的图纸。

    一连好几天,谢衍都在查阅资料。

    ……

    朱棠溪却是等着太后接见。

    直至两天之后,叶太后才派人来召见她。

    陶金凤正在旁边辅导小皇帝做作业,叶太后把朱棠溪叫去隔壁的偏厅。

    “听说你邀请那位谢学士打马球了?”叶太后一脸吃瓜表情。

    朱棠溪说:“还请他到家里坐了坐。”

    叶太后问道:“他志不在仕途?”

    朱棠溪点头:“谢六郎一心钻研学术,最近还忙着改进水泥工艺。”

    叶太后微笑道:“何时需要赐婚,你尽管进宫来说一声。”

    朱棠溪问:“内阁还在吵吗?”

    叶太后叹息:“唉,吵了好几年。吵出一个结果,就颁布一道政令,然后又关起门来继续吵。”

    七位阁臣,至今意见不统一。

    他们全都同意改革,但具体怎么改,却有着巨大分歧。

    尤其是跟土地有关的!

    ……

    内阁,又一次会议。

    出身低级军官、号称勤王首义的袁怀义,此刻老态龙钟坐在那里,眼睛半眯着似乎随时都能睡着。

    他来自黑龙江畔,根基实在太浅,如今连军权都没了,入阁之后就一直装聋作哑。

    随便你们怎么吵,别打扰老子睡觉就行。

    “先改革工商,农业不能动,尤其是田亩不可清丈!”副相葛从信大声嚷嚷。

    首相邓公武说:“可以先不动农业,但最迟三五年内必须对农业下手。如今不但兼并加剧,乱七八糟的苛捐杂税也卷土重来。若非有大量海外粮食可以调来救灾,每逢灾荒年月不知会出现多少民乱。”

    葛从信说:“既然能从海外调粮,那就先别去碰它。恒河入海口一带,已经驱使印度土著垦殖数十年,如今把汉民迁徙过去又是大粮仓。”

    几十年前,大明出兵帮助犀那王子复国,犀那王子便把恒河三角洲赠送给大明。

    为啥献土那么爽快?

    因为中世纪的恒河三角洲,遍布红树林和沼泽地,根本就不是什么大粮仓,反而瘴气横行死亡率极高。

    大明在那里建了一个港口,驻军也不是很多,离港口较远的地方根本不管。

    但有一件事情,却坚持做了几十年。

    即以南亚次大陆东岸的中部沿海地区为殖民地,不断往那里的总督府迁徙汉民。被汉民抢占土地的本地人,则扔到恒河三角洲去开垦。

    同时,运用自古以来对付草原民族的办法,对印度诸国进行分化拉拢。说白了,就是英国搅屎棍那套。

    大明不允许印度有强国出现,稍微哪个邦国有崛起的征兆,就拉着一大堆小国去围殴。大明只须出一两千精锐,剩下的全是印度各邦国部队。

    打仗获取的战争俘虏,大明也会低价购买,一股脑儿扔去恒河三角洲垦荒。

    几十年过去,恒河三角洲已出现大片的肥沃农田。

    葛从信的施政理念很简单,就是吸海外殖民地的血,给土地兼并加剧的大明续命。而渐渐耕熟的恒河三角洲,即为大明的下一个血库。

    邓公武质问:“如果出现全国性的天灾,本土各省皆流民汇聚,海外粮食还能管用吗?救得了一省的灾,可同时救得了十省灾荒?”

    葛从信说道:“十省灾荒,还是救得了的,不过需要出动一下军队平乱。自古至今,那种情况再正常不过。国朝现在虽然兼并加剧,但老百姓过得算是极好,自秦汉以降哪个盛世比得过当下?”

    邓公武大怒:“你这就是裱糊匠做法!”

    “还能怎样做?”葛从信说道,“大明的官员,哪个没学过前宋的变法史。从王临川到那蔡京,哪次清查田亩不搞得一团糟?王临川清查田亩,那是不得不为之,因为赵宋朝廷已经没钱了!”

    “现在的大明国库,息兵多年已渐渐充盈。既然国库有钱,你查那田亩作甚?你我二人,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