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一十七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一十七章 (第2/3页)

贾莱的话,更是让大伙听傻了。

    贾莱宣布两件喜事。

    一件是对于将来参加科举的所有学子们来讲,会让他们喜极而泣的事儿。

    那就是军政一体的镇北军,以后会提供给书院关于时政的经文集解。

    书院山长先被这个喜信儿砸懵,接着就失态地非要站起身对贾莱长揖到地。

    白慕言和其他学子也在一愣后,眼含热泪跟着山长一起对贾莱行礼。

    因为北地童生还是很多的,可是之所以再无法向上科举,就是因为缺少这方面知识。

    打个比方,白毛浮空水,红掌拨空波,凡是靠死记硬背就能填满空格的基础题,他们都能写出来。所以他们能考中童生。

    但是再往上考,就变成让以白毛浮绿水为题,论地方文化和培养人才的关系。考中秀才的白慕言,也算对付过关了。

    可再再往上考,举例还是让以白毛浮绿水为题,就该论区域经济和地方治理之间的关系。

    再再再,依旧是这道题目,让写朝廷用人选材的标准。

    还有执政中,官员哪些方面要有自主性和服从性。

    可见,越往上考,越是要律法、公文、术数、时政,尤其是时政各方面全部跟上。

    将四书五经背的滚瓜烂熟和会写一手好书法已经是最基础的。

    而他们哪有公文可看,连抄报都没有,更不用说北地远离京城,一会儿一个政令,等传到北地黄花菜都凉了,去哪里搞得到文学大家对时政的集解。

    但他们北地大将军霍允谦能。

    所以贾莱就示意山长和学子们,不要感谢他,这是大将军接手北地,就发现了学子们的难处。

    只有一点,万望书院山长不要只收北地学子,将来如有外地学子慕名而来,也要收下。

    山长郑重应下。

    至于第二件喜事,那就是关于补偿五亩荒地,补给牺牲在北地城关那些壮士们的家人。

    连许老太听完都一愣,忍不住看向贾老将军。

    何况别人,只会更加不可置信。

    有好些老爷子本来蹲在旮旯里,他们寻思可别污了贵人的眼。

    此刻情不自禁慢慢站起身,瞪着眼睛望向贾莱。

    说实在的,见着过欺负老百姓欺负得要死的,但没听过隔了这么多年还能见到回头钱的。

    就算知道镇北新军和以前和别处的驻兵不一样,那也不能好成这样啊?这都不符合现实了这都要。

    然而这是真的,今日抵达边境的十二个村落,将成为第一批实施村落,因为贾莱会亲自督办。其余的村落,随着政令一出,如果快的话今年都能垦荒上。

    贾莱不能直说,朝廷一直没个说法,那就由接手这个城关的镇北新军补给大家。按理这都已经晚了,或许这么多年过去,家里失去顶梁柱早就挺不住了,一家子都没了。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此时,贾莱随意点了一位里正,让回答当年服兵役有几人,回来有几人。

    孙里正很紧张,为啥不点名刘老柱,他腿肚子都转筋:“回、回将军,俺们村当年共有九十二户,有七十四家被征走了小子,无一而归。”

    孙里正相对年轻,征兵役那年,他家儿子不够岁数。

    可是其他里正们却慌了,连刘老柱手心也在冒汗,刘靖栋脸通红。

    这些人真怕贾将军再接着点名,那么他们的回复就会变成:“我们村有一百一十户,回来一人,那个人就是我儿子。”

    咋这么巧,里正们的儿子全没死。全都和短命鬼王里正还有上一任镇亭沾点猫腻。

    其实百姓们知不知道呢,慢慢地就看出来了,知道,谁都不是傻子。

    有的村民是这样想的,那人家当回里正,大小是个官,换谁也会让自家人借点儿光,这叫生和死的事儿。谁让咱不是里正。还怨自己呢,不是个有本事的爹。

    这不嘛,贾莱还没说别的,里正们就脸通红。

    连刘靖栋都在想:自己真不该惦记吃饭。明明二哥(许有粮)和他一样,一路上也没吃什么,但是却说不饿。

    好在贾莱问这个问题是为了说给兵士们听的,他没有再继续点名。

    无一而归,还有那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