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50章 【慈善真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050章 【慈善真谛】 (第1/3页)

    1948年2月8日,星期日。

    今天是除夕前的一天,林志超带着唐彩芸在中环逛街,后面还跟着两个电灯泡——唐彩英、林馨儿。

    好在这两个电灯泡比较懂事,几乎不会打扰林志超和唐彩芸约会。

    此时香港的街上,哪怕是中环,依旧可以看见不少难民。而大家也习以为常,并不会进行驱赶。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此时的香港社会,小贩可以随意在街上售卖,商铺的主人也不会恶意驱赶门口难民,整个香港比较包容。

    有钱人也并不会因为商店门口有难民,而望而止步,都是习以为常的走进采购。

    在皇后大道的自发市场,可谓人山人海,有卖鱼干的小姑娘,有卖报纸的阿婆(可能是女人,只是面相偏老),也有不少皇家海军陆战队士兵进行采购,亦有背着枪巡逻的英军士兵,市民都习以为常。

    就是一眼望去大多数都是穷人,都是为了生存的穷人。

    “那些难民好可怜!天气这么冷,他们晚上也只能睡在屋檐下。”唐彩芸善良心泛滥,对林志超说道。

    林志超笑了一下,说道:“无需担心,他们能吃饱饭,又不需要担心战争。困难是短暂的,很快先到香港的,就会住上木屋。”

    香港人口暴增,确实缺大量的房屋。

    湾仔一幢古老的3层木结构唐楼,就居住了90人之多,其中多名居民睡的是6层“碌架床”。这個都算是情况好的了,大批被迫迁的香港居民(房东加租赶人,好索取天价顶手费)、和新难民被迫在唐楼天台上、在大街旁、在城区周围搭建起大量的棚屋、木屋,甚至“纸皮屋”,形成了许多人口密集的木屋区。

    这些木屋建造时一间紧接一间,从街头搭建到街尾,形成蔚为奇观的“天台木屋街”。由于搭建木屋在当时亦需要好几十元购买木材及铁皮,一些贫民索性到街头收集纸皮盒,搭建“纸皮屋”。这些纸皮屋多用几根条木做屋架,以“沥青纸”盖屋顶,四周钉上纸皮,形成木屋区的另一朵奇葩——纸皮屋。

    由于人员复杂和此时的历史背景,这些木屋区、天台木屋区、纸皮屋往往成为恶势力犯罪、藏污纳垢的地区,社会问题丛生。

    所以说,社会黑暗往往是在贫民区,上层人士眼不见心不烦。

    本来在这一时期,香港地产物业发展商都是小本经营,他们通常盖建2幢至4幢屋出售,而行内则通称这种方式为“炒四热荤”。

    在这帮人中有不成文的规定,盖建的屋子不能超过5层,否则便要港督会同行政局批准。

    而林志超提前开发出‘分层销售’、‘分期销售’,对住宅地产市场,起到了很大的贡献;当然,并不是说一举改变香港住房不足的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