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要做船王】 (第3/3页)
面试官,将一张纸和一个面包递给面试者。
“通过了初选,明天还要来一趟面试,通过了才算正式成为我们的学员。记得带着这张纸,上面有你的名字,否则来了也无效。”
“好好,我一定准时来。”
一时间,引起众人的纷纷叫好,没想到这家应聘的,还给面包呢!
不给不行啊,林志超也担心闹出问题来,就每人一个3毛的面包打发一下。
翌日。
林志超亲自面试,通过长达四小时的工作,总算挑选出80名学员。各省人都有,这本来就是林志超的套路,拒绝自己的海员拉帮结派。
以现代化、军事化的管理,来培训这群海员;再以企业文化、人文关怀,来感化这群海员。
培养一群高素质的海员,这就是环球海事学院的初衷。这样做虽然会投资大一点点,但好处也很多,以后和香港同业竞争,和欧美航运竞争的时候,他的海员素质不会落后。
至于成本的增加,林志超一点都不担心。
他做航运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掌握‘周期性’,能多赚很多钱。
站在80个学员的前面,林志超来回的打量他们,在他强势的眼神下,哪怕以前是海兵,如今也得低下头颅。
“我不管你们之中有没有认识的,或者在外面有没有一群兄弟,但只要是在我的公司工作,第一件事就是不允许拉帮结派,否则会被开除。”
“这个社会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钱是真的。只要上了我的船,你们就有比香港90%都高的薪水,将来娶个老婆、养活家人都不是问题。”
“如果你肯努力,肯学,以后还有可能被提拔,重回环球海事学院,学习更高一层的知识,成为管理层、成为船长,拿着高薪,过着优越的生活。明白了嘛?”
软硬兼施,画饼充饥。
当然,也不算是画饼,海员本来就是香港最高薪水的工种。五十年代的香港海员,薪水也是可以达到200港币左右的,在六十年代初期,更是可以达到300港币。
当然了,在六十年代初期,美国的海员薪水普遍是2000美金。按照1:6的汇率计算,足足是香港海员的40倍。日本和希腊的海员工资也纷纷上涨,远比香港海员高得多。
再加上香港税率非常低,是自由贸易港,因此成为船东的‘避税’天堂。
“明白!”
“没吃饭嘛?”
“明白!”
随着大家情绪被调动起来,林志超又来到一位学员面前,替他整理整理衣领。
“你叫什么名字?”
“老板,我叫王飞,沪市人。”
“很好,要好好的努力学习,不然就是那晒干的咸鱼。”
王飞激动的说道:“是,我一定好好学习!”
其他人见状,纷纷心底触动,并激动起来。
接下来,林志超为大家介绍了四位老师,其中还有个洋人(配备翻译),传授专业的航海知识。
一群优秀的海员团队,可以省很多钱。比如轮船的保养、维修,可以省掉大量的资金。
他招募的学员,其实都相当于是熟练工,但现在是要更系统化的学习。
林志超大张旗鼓招募海员,组建环球海事学院,在香港惊动四座。
有人视为笑话,戏称:“如果这种过家家的手段,都能在航运上取得成功,我愿意在码头来来回回爬上几圈。”
于是,朋友就将这话记录下来,并广泛在朋友圈流传。
这事甚至惊动了港府,惊动了港督。
葛洪亮听到助理的话后,笑着说道:“我记得这个林志超,很有能力的商人,地产、实业都做得很好。如今他又进入航运,说明他对我们伦敦非常有自信,所以才会在香港发展,是个值得拉拢的华人。”
助理点点头,说道:“对!据调查,他的背景很简单,是凭借白手起家的创业,没有政Z背景。目前,他的长江拉链厂还在星岛开设分厂,整个工厂的工人有七八百人。”
葛洪亮点点头,说道:“他和何东爵士交好,若是航运事业也做起来,我不介意授予他太平绅士的荣誉。”
助理顿时大吃一惊,如此年轻的太平绅士,还真是极其罕见。
许爱周在和朋友一起吃饭,期间,自然也有人谈及和‘许船王’息息相关的事情。
“许生,这个林志超一口气招募五十个海员,看来是大干一场的准备,冲着你这个船王宝座发起挑战呢?”
许爱周随即笑着说道:“我算什么船王!这次来港的海派,就有不少船王,比如董船王,还有他岳父顾船王。我老了,再跑几年船,就可以考虑上岸了!”
“哈哈,许生过谦了,你成名时,他们还未成气候。如今,你依旧稳坐船王宝座,我看这个林志超,最多买个两艘千多吨小船。”
许爱周笑而不语,却不说别人的坏话。
友人见状,便也识趣的不谈。
环球航运大张旗鼓,尚未有船,便先声夺人,自然话题性十足。
整体而言,大家都不认为林志超能有所作为,顶多是个小船东,不会再有在置业和制造业的辉煌。
毕竟,真要是事事都做成功,那林志超未必也妖孽了。
而且想要做船王,显然他还年轻了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