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0章 【普通人的生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40章 【普通人的生活】 (第2/3页)

突破3000人,比林志超预计的还高出500人;用陶德荣的话来说,必须扩充人数,否则失去太多的利润。

    与此同时,为长江塑胶厂代工‘塑胶花’的卫星公司,足足有二十多家,工人加起来也有一千多人;还有,为长江塑胶厂做串线的家庭工厂,也达到两百多家,大概有五百人。

    近五千人的规模,堪称工业奇迹。

    而整个香港的塑胶花工人,已经有3万人左右,不含家庭作坊。

    “老板,最近一年多,Zunino Altman(齐爱公司)增长速度很快,据说工人也有3000人了,在美国抢走了我们不少订单。”陶德荣汇报了一个‘不好’消息。

    林志超闻言,有些意外。

    齐爱公司便是前世香港第一大塑胶花工厂,李家成仅排在第二。

    这家公司的老板,是一对犹太兄弟,当年香港塑胶花风靡全球后,这对兄弟在1954年底便来到香港开设工厂。犹太兄弟很聪明,知道在其它地方开工厂,一定没有钱赚,故第一时间来到香港开设工厂。凭借其雄厚的资金,以及美国的销售网络,齐爱公司迅速发展壮大。

    犹太人是个难缠的竞争对手!

    前世,这对兄弟还在香港观塘投资了一座工厂大厦作为总部,结果这座大厦在后来又被李家成收购了;因为齐爱公司在1967年破产,犹太兄弟一个也早亡。

    “你有什么办法?”林志超问道。

    他反正没有办法,毕竟塑胶花主打一个就是‘物美价廉’,长江塑胶厂用工那么多,一年利润也只有2000万港币(1957年)。

    而且,按照林志超的预估,这一世的塑胶花坚持不到1967年,就会急转直下。预计,能火到1965年,就已经很不错了。

    陶德荣说道:“齐爱公司之所以发展如此快,是因为他们的美国销售网点非常多,而美国又占全球25%~30%的消费力。但若说办法,除了研发更多的款式,保证更好的质量,其它也只有去美国市场再争取一下代理商,就怕价格被压低。”

    林志超马上说道:“价格不能再低了!塑胶花还能流行五年以上,已经算是非常的好的预期了,提前把价格做差,谁也得不到好处。”

    陶德荣点点头,说道:“确实!塑胶花当初几乎是一夜开满世界,这种风靡速度,让所有人都惊叹。但这种风靡,往往也会很快消退。”

    林志超虽然没有好的应对办法,但他却是一个领导,随即说道:“关于竞争这事,晚点让集团高层和塑胶厂高层,坐下来一起谈谈。”

    “好的”

    最后,陶德荣吞吞吐吐的说道:“老板我们的人工工资高,照这样下去,后期竞争也大,成本也大,怕是很难增长利润。”

    他知道老板对工人很好,但作为管理层,有必要提醒老板。

    林志超笑道:“没有利润就抓紧关闭工厂,还做什么,工人的工资我还会考虑增加的。塑胶花工厂早晚关闭,你以为我没有准备?再说了,这样产品不行了,再搞新产品就行,长江玩具厂的增长,就是最好的证明!”

    陶德荣是既佩服老板,又有些不解,对工人稍微好点就行了呗,在他看来。

    “我明白了!”

    “嗯,总之你们管理层不会失业,后期还有很多工厂要开的,说不定将来还能进入科技含量高的产业。”

    陶德荣顿时佩服的五体投地,老板一切都在掌握中,对于每一个产业都有计划。

    参观完两家工厂,已经到了傍晚,林志超也不准备加班,决定回家。

    如今的长江工业集团,工人已经达到10000人以上,成为巨无霸工厂。

    而香港注册工人才17万,未注册工人约20万出头。

    如此大的工厂,也是要花精力管理的。

    晚上七点,长江塑胶厂的工人‘周大奇’回到荃湾的木屋。

    “当家的,今天是不是发双粮了?”妻子一边拿出晚餐,一边高兴的问道。

    她的丈夫周大奇是长江塑胶厂的一位塑胶花工人,按照长江工业集团的惯例,工作满6个月的工人,每年最后一个月要发‘双粮’。

    周大奇拿出两张百元港币大钞、两张十港币,摆在妻子面前,端起碗就一边干饭,一边口齿不清的说道:“存起来!”

    妻子笑嘻嘻的说道:“还存起来,这么一家子需要吃饭,哪有钱存!”

    周大奇不在意的说道:“我说存起来慢慢的开支,不要没到发工资,就断粮了。”

    一家有四口人,他们还有两个孩子,一个5岁,一个才2岁;正因为如此,妻子也不能上班,只能在家带孩子,所以他也没有指望一年存多少。

    妻子马上说道:“这你放心,这次还是能存100多元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