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凯旋而归 (第2/3页)
上。京里礼部的黄侍郎、顺天府的常府尹这几年多次在给末将的来信中提醒,让末将小心提防安化王。故而末将早就暗中探查了安化王府的地形。”
“且末将还在安化王府中埋了内应。当夜内应协助末将,打开了王府的西门,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正德帝惊讶:“嗯?你跟黄元、常破奴有书信来往?”
仇钺道:“末将跟常帅爷曾一同随王老帅收复贺兰山。共过生死,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他的妹夫和儿子,就像末将的弟弟和侄子。末将跟他们一年要通好几次信。”
正德帝将信将疑:“哦,知道了你埋内应这一招用得好啊!”
仇钺道:“禀皇上。不光末将用了内应,安化王亦用了内应!”
正德帝问:“安化王在你的军中派了内应?”
仇钺摇头:“不,安化王在朝中有一个大内应!此人位高权重,能够接触到大明的顶级机密。对大明的军事部署、调动更是了若指掌。”
“若不是臣擒住了安化王.若让安化王带着六万兵马打到陕西后果不堪设想啊!他能够按照内应提供的军情,巧妙避开围剿他的官军,直逼京城!”
仇钺的话让正德帝后脖颈发凉:“哦?你说的内应是谁?”
仇钺答:“末将万死.安化王的内应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说完仇钺拿手一指龙辇前的刘瑾。
正德帝是聪明人。聪明人往往生性多疑。他不动声色的“哦”了一声,未作回应。
其实正德帝并不信刘瑾会勾结安化王造反。
正德帝心中如明镜一般:刘瑾晓得他的权是谁给的。若没了朕的支持,他会被天下文官撕成碎片。
刘瑾勾结安化王造反,对朕不利?除非他脑袋进了屎。
龙辇来到安定门停下。礼部举行了隆重的献俘大典。大典结束后,正德帝在奉天殿摆下大宴礼,犒赏仇钺,大宴群臣。
刘瑾跟在正德帝身旁,一步不离。
几个月过去了,刘瑾也回过了味儿来——当初他同意杨一清、张永去西北平叛,是中了李东阳、杨廷和的圈套。
如今杨一清、张永还有那个阴里阴气的恩公常风得胜归来,刘瑾得跟紧了正德帝,省得他们在正德帝面前说他的坏话。
不过刘瑾错料了一点。他以为杨、张、常想跟正德帝说:是刘瑾逼反了安化王。
杨、张、常的真正目的却是跟正德帝说:刘瑾参与了安化王谋反。
酒过三巡。正德帝突然问起:“仇鸾,朕听说安化王造反写了一道檄文?朕想看看,他以何理由造反。”
正德帝此言一出,刘瑾心里咯噔一下。
内厂、西厂、锦衣卫在西北不是没有耳目。刘瑾早就听说安化王的檄文内容中有这样一句话:“今举义兵,清除君侧,诛杀刘瑾,传布边镇。”
这十六个字会坐实他逼反安化王的罪名。
仇钺道:“禀皇上,叛军敌财、印绶、檄文之类,皆是东厂的常千户负责查抄的。檄文应该在常千户那里。”
正德帝道:“常卿,将檄文取来。”
常风拱手:“臣遵旨。”随后离开了奉天殿。一刻时辰后他才去而复返,将安化王的“檄文”奉给了正德帝。
正德帝笑道:“杨廷和,念来!也算奇文共赏析。”
让阁员在奉天殿念反王的檄文,这事儿也就不着调的正德帝干得出来。
刘瑾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杨廷和开始朗声念安化王的造反檄文。
出乎刘瑾的意料。檄文中没有一句有关刘瑾的话。
檄文大致意思是:当年燕王造反夺嫡,以小宗夺大宗乃是大逆不道之举。我身为太祖子孙,理应匡扶真正的大宗,即建文帝一系。鉴于建文帝无子嗣。我安化王愿认宗建文帝。为报建文帝之仇,举兵起事.
刘瑾越听越糊涂:檄文怎么没有只言片语提及我?难道是常风看在我们这么多年的交情上,帮我一回?
杨廷和念完,朝臣们个个义愤填膺。
“狂妄!”
“安化王真是大逆不道!”
刘瑾趁机建议:“皇上,臣以为应立即下旨免去安化王的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