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一章 火与烟 (第2/3页)
对成功的渴望和贪婪,在崔小明的笑容里,被转化为了某种坚定的意志。
说白了。
形容一个艺术家野心勃勃且心比天高,在这个行业里,从来都并非批评。
认为见证了自己第一次参加双年展的纪念钢笔,在半个甲子以后,能够像橄榄球超级巨星出道时发行的“1 of 1”球星卡,或者赫斯特,村上隆这些顶流艺术家联名物品一样,换到一座山顶的豪宅。远远要比低眉垂眼的小声说,这支钢笔30年后,没准连5新元都卖不到,更值得别人看好。
甚至那位强势的伊莲娜小姐都很欣赏这一点,若你都不相信自己,别人凭什么相信你?
不知是否是崔小明营造气氛的能力好,还是“三十年后的一套别墅”过于的惑人心魄。
四周围拢人群的热情被快速的调动了起来。
连续有人试探性的猜了几个画家的名字,然而回答似乎始终未让崔小明感到满意。
“是梵高。”
人群后面,有人开口说道。
“1885年3月,梵高来到巴黎,正好是历史上开创印象派的初代大师们最后一次聚在一起,在塞纳河畔最后一次的举办整体的画派大型展览。就是在那场末代展览上,梵高接触到了印象派。他受到了毕沙罗和修拉的关照,并受到了他们的影响。”
“在塞纳河边,梵高开始将印象派以及点彩画派的技法慢慢的融入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之中。这也就是你所说画面上那些‘用来增加趣味性的线条、斑点和斑纹’的出处。”
“巧合的是。不光画面气质的相似。几十年以后,公派留法的吴冠中也是在巴黎,在塞纳河畔的同一地点,接触到了印象派,看到了梵高的作品,并深深为之迷恋。这段艺术经历在吴冠中个人绘画风格的形成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前排的人群循着声音回头看去。
开口的是站在一位小个子日本人旁边的西服革履头发灰白相间的男人。
男人慢慢的说道。
“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评论界的前辈,《油画》杂志社上世纪的亚洲艺术区主编,梅利柯恩说,吴冠中就是东夏的梵高,是本世纪依然活着的梵高。”
“谢谢您,查理·纽兹兰先生。”
早在对方开口以前,崔小明就已经认出了对方的身份,他收敛了一些脸上的笑意,恭敬的开口说道。
“讲的很好。百分百正确的标准答案。就是没准说的太好了一些,把我想说的话都说完了。”
崔小明苦笑的一摊手。
“在《油画》杂志的副主编面前,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以班门弄斧的了。见笑。刚刚的那些话就当是开玩笑,您千万别见怪。”
他不好意思的把钢笔又收了回去。
“过誉。几天前来到新加坡后,经理还和我谈起过你,评价挺高的。”纽兹兰笑呵呵的说道。
“真的么?”
崔小明笑容再度绽放。
他这刻的惊喜可没有一点是装出来的,昨天晚上安娜的冷淡,让他还以为她对自己没有兴趣,辗转难眠。
没想到。
按这位副主编的说法,其实伊莲娜小姐对自己的评价很高。
昨天晚上的事情,大概真的只是一场巧合。
“还有。不必道谢。”来双年展出席剪彩活动的纽兹兰先生也是位有趣的妙人。
他也朝着崔小明眨眨眼。
“我其实对三十年后武吉知马山上的一套别墅,是蛮心动的。我认为,说话算数是良好的美德。我还想带一件有纪念意义的藏品上飞机呢。”副主编一语双关。
“呃……当然,当然。只要您不嫌弃,我很荣幸。”
崔小明笑了。
安娜能用她的平静,传达出千百种的情感,能把四周的环境随着她的喜怒哀乐,晕染成相同的颜色。
而崔小明真的是一个能利用千百种不同的笑容来传达情感,能随着四周环境变化而变化,笑得如一只变色龙的人。
这一次。
他笑的很青涩,宛如一个被长辈夸奖了两句后,不好意思的腼腆年轻人。
他立刻双手拿着钢笔,往前走了两步,真的便把自己的纪念品钢笔递送了过去。
“麻烦帮我把它递交给后面的那位先生,谢谢。”
崔小明转过身。
他的神色立刻又变了,像是胜券在握,手握着圣旨的将军一样,走到顾为经的身边——
“印象派的作品是一场色彩、线条、斑点组成的喧嚣幻梦。相似的光影感觉也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作品之上。每次看到这样的画,都如同做一场特殊的填字谜题,进行一场玄妙的色彩游戏。”
“为经。凌乱的线条,繁杂的色块,有趣的静物,它们被全部在画面间有序的组合在一了起。这就是你所说的艺术本源,也是你所讲的你在画中看到了‘人间喧嚣’吧?”
崔小明心中不屑,以他的见识,想看出这些东西?又能说出他所说出的话?
不可能。
顾为经能有一种朦胧的感觉就不错了,绝对没有任何可能如他一样清晰深刻。
崔小明就是要说出顾为经的心中所想,说的比他更好,说的比他更准,也说的比对方更能切中要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