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九九章 凌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九九章 凌云 (第2/3页)

常积极的影响,借此机会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南华那边,其实有提出,想要从海外引进仿星器技术的可能。

    吴桐想要从仿星器装置着手,对他们来说,是一场巨大的机遇挑战,“这是一条全新的路!”从吴桐提出可控核聚变,或者说作为科研部的主导,国内可控核聚变的研发经费,国际可控核聚变的支持经费,都是从他手里批出去的。

    他对可控核聚变,并不陌生,甚至知之甚详。

    虽然在国际兴起搞托卡马克装置,国内也跟着顺势而起,加重在这个版块的研究。但是,其实,国内在更早之前,其实也有搞过仿星器装置。

    国内的聚变研究,其实早开始于1950年代,几乎与国际上的进展同步。从1950年代初期开始,爱对面,欧盟、苏联等国就积极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希望能在短时期内实现受控的聚变反应,所以这些研究都处于保密状态。但是他们很快认识到这个目标的困难程度,因而开始公布一些研究成果。

    借此接触上,国内聚变领域的积累,也在此打下基础,到1960年代中期,国内开始建造仿星器装置“凌云”。

    只是,这种类型的装置磁场结构非常复杂,当时受计算能力的限制,无法用数字计算来设计,采用电阻网络来模拟磁场位形,设计磁体。

    到1970年代初,磁体已制造成功,因为该14室已迁往三线,故直接发往四川乐山,在那里进行安装。

    这一装置安装成功后,曾用电子枪在真空室内发射电子束,用荧光屏接收以研究电子轨道和磁场结构。

    ····再加上当时特殊时期,最终凌云功败垂成,折戟沉沙。

    结果表明,由于加工和安装的精度要求高,实际得到的杂散磁场过大。这一装置后来虽然停止调试,但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和对这种装置取得的认识和当时国外是一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