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0章 老骥伏枥,士为知己者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60章 老骥伏枥,士为知己者死 (第1/3页)

    郑平不以郡丞自称,却以晚辈自居。

    这无疑给了荣贞这样的乡野隐士足够的尊敬。

    尤其是那个“郑玄之子”的身份,在荣贞眼中可比郡丞的身份要亲近得多。

    这青州的士人,又有几个不钦佩郑玄的?

    郑平这明显是在用郑玄的名气,来安抚荣贞这样的乡野隐士。

    而这一招,对荣贞而言也出奇的有效。

    “素闻老先生精于实务,只因官吏腐败,而不得不归隐山林,与这山水作伴。”

    “如今世道混乱,刘府君有意以七尺之躯,扫清这乱世险恶,只恨人才难寻。”

    “老先生虽然年近七旬,但心存百姓,不忘我等士人根植于内心的治国平天下之心,如何不让晚辈钦佩?”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刘府君求贤若渴!不知老先生,是否愿意以这烛火残躯,照亮这笼罩平原郡的黑暗呢?”

    郑平郑重一礼。

    自前朝戴圣开创今文经学起,儒家不少的士人都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着极其浓郁的理想主义。

    然而,自光武中兴至明章之治后,汉政权开始由盛转衰,外戚开始掌控政权,国家的贤良纷纷陷入了朝堂上的政权斗争漩涡。

    以至于社会再次陷入动荡,国家体系和道德人伦分崩离析,士人一旦惹上祸事,轻则削官罢免,重则株连九族。

    有治国平天下理想的士人,施展不了抱负,反而过着蝼蚁一般的生活。

    理想的幻灭,死亡的威胁,加剧了士人对人生的幻灭之感,在这样动荡的岁月中,士人难免滋生出人生无常的感慨。

    即便是如郑玄一般的士人,都选择了不问仕途,著书立说。

    亦有更多的如荣贞一般的士人,没有著书立说的本事,又不能出仕经世致用,只能将满腔的愁情寄情于山水之间。

    魏晋玄学的出现,亦是士人想要超脱于现实人生,在这之外去寻求安稳的表现。

    郑平深知,如荣贞这样的隐士,并非真的甘心归隐山林。

    只是残酷的现实,将心中的理想驳斥得一文不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