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一章 朱棣的迟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二十一章 朱棣的迟疑 (第1/3页)

    “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

    庆寿寺。

    一身青色长衫,读书人打扮的中年人,斜躺在僧房的榻上,双脚笔直的靠在短杌。

    那中年人一手拿书,一手探去炕桌上的果盘中拿点心,还有一壶酒,竟然在寺庙里开酒戒。

    此人仿佛在家里一样的随意。

    奇怪的是,僧房里有位和尚,竟然见怪不怪,同样神色自若的坐在圆凳。

    脸上丝毫没有生气的模样。

    葛诚笑道:“燕王可小瞧了大公子。”

    不光是大军归来,其实没多久,燕王也回来了北平。

    只不过很少的人才知道。

    是一个秘密。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何况大公子正是突飞猛进成长的年龄,不能用原来的眼光去看他。”

    “哦?”

    朱棣来了兴趣。

    有人夸自己儿子,他心里还是高兴的。

    但也就只对葛诚如此。

    其他人这么说长子的好话,朱棣只会当做拍马屁,并不会当真,心里还会把此人记下小人的标签。

    葛诚是他最信任的人。

    整个燕王府的外事都交给了他。

    对于自己的儿子们。

    燕王其实接触的并不多。

    他们从小养在应天府,由父皇亲自养在身边教育,他也有很多事情要做。

    特别是自己就藩后。

    北平城百废待兴,还有塞外的残元势力,毕竟元廷虽然退回塞外,却对外号称百万勇士,鼓舞了周边心向残元的人。

    虽然是残元自卖自夸,夸大了自身的实力,但也不可小觑。

    压力不小。

    哪怕儿子们后来也来到北平城,他也顾不上教养儿子们,只能严苛对待,让他们不敢胡来。

    几年来自己又数次领兵出征,在呆在燕王府的时间都屈指可数。

    所以对儿子们的印象,仍然是老大迂腐,老二调皮,老三不懂事。

    “大公子是真的出息了。”葛诚感叹道。

    大公子也算是他看着长大的。

    “老百姓生活七件事,第一位就是柴,大公子能说出这种话,说明他已然开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

    道衍和尚这才睁开了眼,眼睛里露出了兴趣。

    燕王的几个儿子他也见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