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八十九章 两边的差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八十九章 两边的差距 (第2/3页)

,支持百姓大力生产,引导他们从农村走出来。”

    朱高炽一套接着一套,比起以前的道理,今日说的越发深奥起来,朱棣听得半懂不懂。

    “仔细说清楚些。”朱棣细问。

    “中华重工厂区有了一片新的集市,打个比方,有个卖红枣的商贩,他是农户出身。”

    “不少百姓家里有红枣,但运送到城市中售卖的意愿不大,是有钱不愿意挣吗?”

    朱高炽抛出一个问题,见朱棣瞪了眼,只能连忙主动解释。

    看来朱棣不是个好学生,可又不能不教。

    “人很难脱离习惯了的环境,对陌生的环境有畏惧,一辈子未离开故土的老百姓,更是不愿意轻易的尝试。”

    “然后家里的红枣,在老百姓看来没人会愿意卖,而且进城零散的卖些,赚的钱并不能引起老百姓的满意,所以不愿意浪费这个力气。”

    就跟后世进城卖荷花的道理一样。

    荷花在农村多得是,可只有极少部分人,才愿意把荷花带去城中贩卖。

    除了自身性格的原因,更多的是这个利润太小,吸引不了农民的兴趣。

    “可如果有人专门来做,以此为生,形势截然不同。”

    “这个人从百姓们手中购买红枣,运入城市贩卖,用更低的价格,也能获得利润。”

    “最后这个人赚到了钱,有了自己的生计,城市的人有价格低廉的红枣,吸引了更多的人购买,而百姓家中的红枣被收购,得到的钱也补贴了家用。”

    “这个经济效益,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一加一大于二,随着这种经济模式的大量增加,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数倍的递增模式。”

    “投入这个经济循环的人越多,带来的效益越大。”

    农村的物产不只是农作物,还有大量的野产和其他物产,后世人口爆发的情况下,农村土地仍然能提供大量的其他产物。

    例如鳝鱼,螃蟹,鱼虾,野物,莲蓬,菱角,皂角等等五花八门,种类繁多。

    “这些农村经济,体量小,规模小,利润小,没有大的经济成本,容易掉头,且灵活多变。”

    “更重要的是涵盖的人数多,参与的人多,以最小的代价,就能撬动更多的人进城。”

    中华重工每名工人的代价可不小,以及面临的市场问题,调度问题,分配问题等等。

    可发展的农村经济不一样,对王府和官府没有负担。

    只需要支持农村经济,就能自发的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是后世工业化道路的不二法门。

    为了支持乡镇经济,城市街道两旁布满了商店和供销社,所有机关单位临街道的办公楼下都成了商铺。

    二十一世纪的粮食总产量,是八十年代的一点五倍。

    但是人们的收入,翻了百倍不止,这就是促进生产力,工业商品增加带来的经济效益。

    “服役对老百姓的负担太大了,例如老百姓到驿站服役,太过影响劳动生产,而且打压了经济活力。”

    朱高炽知道大明北方经济不如江淮。

    江淮一带的百姓,宁愿多出钱,也不愿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