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吹响的号角 (第2/3页)
工友们教了他很多道理。
跟婆娘在某些方面不要较真,直接说正事。
“趁我们现在还没有孩子,抓紧挣两年钱,等有了孩子后,你就不上班了。”
“我算过一笔账,贷款八十元,分十年还清,总共还不到八十七八元左右。”
“我们自己有二三十元,工作两年省吃俭用,你不上班了,我一个人还三十七八元,生活上不会有问题。”
女工心里羡慕老工人家里的楼房,可是听到最后自己不上班了,女工心里有些不愿意。
“你好好想想,房子迟早是要买的,不如早买早住进去。”男人的话,让女人有些动摇。
“等分配去了山西,房子有了,家里稳定了,如果你实在想上班,就把父母接过去。”
一代代的工人,那些老工人传下来的经验,男人听进去了不少。
北平不是所有的田都收走。
那些年龄大的,守着几亩田能吃饱肚子的老人,军户经济合作社并不强求。
同时中华重工还有短工,杂工等性子的活计,专门提供给年龄大的工人。
两夫妻还没有决定好。
整个北平的社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
这是跑步钱进的社会。
建立在以人为本的急速发展型社会,真正的遍地是金钱,遍地是机会。
“中华重工创办的时候,机会我错过了。”
“开平,大宁开发建设的时候,我又错过了。”
“如今四省大开发,我不想再错过。”
每个阶层有每个阶层的需求。
北平布政司。
一名吏员和家里人商量后,辞去了自己的差事,开了一家布行,专门从事去南方采购布料,卖给本地成衣铺子。
什么土地矛盾。
一夜之间,被朱高炽发表的政告书,引起的巨大社会轰动给掩盖下去了。
以亿为单位的发开项目,谁还有心思去关注几百元,几千元,几十万元的土地项目?
六年下来。
北平一次又一次的发展模式,那些聪明人都明白了该怎么做。
第一家咨询公司。
第一家担保公司。
第一家融资公司。
第一家股本公司。
……
太荒唐了。
一夜之间。
全国的商人跑来了北平,不只是大明的,连朝鲜人都来凑热闹了。
北平的中秋盛典即将开始,而全国的商人们跑来北平,让北平的百姓又感受到了一把,政告书上说的第三产业是个什么东西。
除了有特殊原因的,基本上各个商行的东家,收到了消息后皆赶来北平。
他们要仔细了解下细致的章程。
这个项目如何分工,如何施行,详细的计划是如何,会有延伸的项目。
大商行想要拿下大工程,小商行想要跟着喝汤,更多的创业者们想要搭上这趟史无前例的“列车”。
大商行有大商行的计划,小商行有小商行的计划。
在朱高炽发表的政告书的第三天。
合记随后就召开了合记全体东家大会。
张薄站在会议中心,在他的前方是一块大黑板,他拿着粉笔,仿佛一名教书的先生。
“通过土地改革,几个月来,北平释放了至少四五十万人口,这四五十万人口多数被中华重工吸收。”
“在北平我们是绝对抢不过中华重工的,但是我们还有机会,山西与陕西,因为有各个建设集团和军户经济合作社深耕了数年,所以这两地我也放弃。”
“山东,河南,这两块地方才是我们的发力点,趁着中华重工的影响力不够,我们要先于他们一步抢人。”
下面的股东仔细的听着张薄的宣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