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一十一章 天下第一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五百一十一章 天下第一厂 (第3/3页)

要十五到二十日。

    历史上的郑和下西洋,舰队就经过吕宋,封了移民当地的许柴佬为吕宋总督。

    并且还上疏过,控制马六甲的重要性,必须要控制在手里,否则容易成为外患。

    此时。

    一旁的解缙说话了。

    “粮点在应天府推行,虽然地方上发生过阻碍,但到底推广开来,只是粮点收拢天下之粮,需要慎之又慎。”

    朱高炽看向了解缙。

    经过解缙的提醒,他醒悟过来,国家大事不可操之过急,并且已经明白解缙要说什么。

    果然。

    “积蓄天下之粮,必须以三年为限,如此方为利国利民的良策,否则如发生大面积的灾害,而粮点的粮食又无法供应百姓,恐怕会有大祸。”

    任何事物有利有弊。

    粮点的施行,为工业发展的前提,农业稳定打造了坚固的根基。

    只要粮食不出问题,那么朱高炽就可以以调控的手段,创造市场,引领市场。

    但是天下的粮食都集中在国家手里,万一发生了大规模的灾害,而粮食却又花了出去,那比粮食控制在粮商手里还危险。

    控制在粮商手里,哪怕价格贵,至少他有,还能相处应对措施。

    而如果粮点没粮,那就不是价格贵不贵的问题。

    放眼大明周边地区,有哪个地区能供应的起大明人口所需要的粮食?

    金忠也愣住了。

    他本来是稳妥的人,实在是军中求战欲太浓厚了,担任新兵部尚书的金忠,失去了大局观。

    “解先生之言乃持重之道,的确需要如此。”

    金忠认可了解缙的说法,并且提出他的看法,“稻谷最易保存,南方保存可以两年,而北方保存可以达到三年。”

    “那就在北方建立大粮仓,分一百座,南方也要建立大粮仓,分五十座。”

    朱高炽当即说道。

    “既然如此,那移民之事?”

    解缙问道。

    “还是要打。”金忠解释道:“如果时间长了,恐怕哈密的铁道会被破坏掉。”

    “那就只安排军队,移民之事稍缓。”

    听到朱高炽的话,解缙又摇了摇头。

    “移民之事并不用停下来,但是渐少规模,先组织十万青壮去当地兴修水利。”

    金忠望向朱高炽。

    哈密的事情,可不是只是军队和移民的事情,还有军商联合部在哈密与亦力把里的试行。

    根据他与皇太孙的谋划,当军商联合办在地方试行成功,那么就会在福建发挥作用。

    下一步的琉球岛,以及琉球岛到吕宋岛。

    将会由军商联合部为引导。

    “金部台和解先生,你们二人商议个章程出来。”朱高炽吩咐道,事情需要集思广益。

    既然改变了战略,具体的事物,方方面面都需要要重新规划,还需要去和朱棣通气。

    随后不久。

    朱高炽召见了李有直。

    “拜见小王爷。”

    “居正啊。”

    朱高炽热情的拉着李有直,这位历史上有名的实干官员,这些年在北平做的非常好。

    无论是带领百姓开荒,还是后来推动工业发展。

    “我准备把大明所有的官船厂集中起来,筹办为应天府的龙江船厂,福建的长乐船厂。”

    李有直感叹小王爷的气魄。

    这可不是几百几千人,而是涉及好几万人的产业,说改就改,丝毫不怕发生问题。

    “这样我大明分别官船厂有金州船厂,龙江船厂,长乐船厂,我的预计是每年下水一千艘。”

    朱高炽肯定的说道。

    这并不算什么问题,历史上随着下西洋活动的终止,龙江船厂关张大吉,但兴起的清江督造厂,平均每年下水六百余艘船只。

    下西洋的活动中,船队的人数接近三万,最高的时候在三万多。

    虽然还是以风帆为主,但是加上蒸汽机当做辅助动力,可以解决许多的问题。

    朱高炽预计的下西洋人数规模在五万人左右。

    想要改变东南亚海域,就需要充足的人口。

    关键还是人口。

    朱高炽烦闷了起来。

    今天感冒发烧,实在无力,下周六爆更,补回昨日的一章,今日的两章,另外被封的两章,放在了评论区。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