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81【开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381【开端】 (第2/3页)

言也是基于织经司掌握的确凿资料,如若不然便是一个闷嘴葫芦。

    或许便是因为这种绝不插手朝政的姿态,秦正才能十四年如一日地掌控织经司,并且在各方势力满心戒备的情况下,他能将织经司发展壮大。

    直到此时此刻,秦正终于不再沉默,因为他知道天子已经下定决心根除顽疾,身为人臣自然要竭力配合。

    李端转头望去,欣慰地说道:“你说。”

    秦正不疾不徐地说道:“第一,朝堂大权被江南门阀世族把持。两位宰相和御史大夫暂且不提,六部尚书和侍郎,有十三人和那些高门大族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论是出身门阀世族,还是姻亲和座师的关系,总之他们可以视作一个整体。除此之外,翰林院、国子监、御史台、九寺、七监,其中有大量官员深受江南世族的影响。”

    李端双眼微眯,薛南亭沉默不语。

    陆沉听来只觉触目惊心。

    他知道天子当初登基是依靠江南世族的拥护,所以才会让渡出一部分权力作为交换的代价,但是过往终究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

    此刻通过秦正的讲述,他才知道江南世族对于大齐朝廷的影响力,难怪先前薛南亭会冒着触怒天子的风险直言劝谏。

    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即便抛开京军的存在,就算李端敢对江南世族举起屠刀,唯一的结果便是朝廷陷入瘫痪,各州官府立刻崩溃。

    更何况江南世族之中并非全是贪官污吏或者裙带之臣,左相李道彦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想要改变朝廷权柄被那些人把持的现状,就得有足够的能臣干吏进行替换,还不能动摇到朝廷的根基,这件事的难度甚至要超过陆沉在边疆对抗景朝铁骑。

    秦正继续说道:“第二,京军目前仍然是由江南世族出身的武将控制,从枢密使郭从义、上将军王晏到大将军侯玉,这些人背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京军南北两衙目前的十七位都指挥使,仅有定威军都指挥使陈澜钰出身边军,其他十六人的籍贯都在江南,更不必说下面的都尉和校尉这两级将官。纵然陛下采纳陆侯的建言进行将官对换,短时间内依然无法改变这个局面。”

    他的发言很直接,没有半点委婉之处,显然是因为此刻殿内君臣四人是一条心,自然没有拐弯抹角的必要。

    李端沉吟道:“朕这些年一直在想办法调整京军的势力格局,至少他们不会拧成一股绳,只要朕还活着,京军就不会乱来。”

    这是他御宇十四载的底气。

    如果连这份底气都没有,京军完全脱离控制的话,他也不敢冒然提出京军改制。

    秦正提醒道:“陛下,在这件事上不论如何小心都不为过。”

    李端颔首道:“理应如此。陆沉。”

    陆沉微微垂首道:“臣在。”

    李端郑重地说道:“朕将京城的安全交托在你手中,不知你需要朕做什么?”

    这句话来得稍稍有些突然,但是陆沉神色依旧沉稳,想了想说道:“陛下,为确保万无一失,臣需要从江北调两支兵马南下。”

    李端微微一怔:“两支?”

    陆沉应道:“两支便已足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