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31章 风雪故人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631章 风雪故人来 (第1/3页)

    大唐开国至今近一百五十年,几乎还没有一个天子是以平安顺利的方式继承皇位,每一次权力更迭都伴随着血雨腥风的政变与清洗。

    如今这位皇帝更是将此传统发扬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

    不仅打破了姓氏血脉的限制,还跨越了贵贱的天堑。

    朝臣们痛定思痛,决心培养太子李祚,并确保他安稳继位,这成了当今朝堂上第一要紧之事,如此一来,长久以来形成的党争氛围反而平息了。

    毕竟太子还小而圣人年富力强,数十年间都起不了波澜。

    正兴七年是丙午马年,大唐的年号没变,国号也还在。

    天下无事、四海安宁。

    春耕一结束,待国事稍闲,宰相杜有邻便递了辞呈,被天子拒绝了三次,他还是决心告老,遂加集贤院学士致仕。

    是日,升平坊杜宅,前来相送的人有很多,时不时能听到一声“功成身退”的赞誉。

    杜有邻却以身体不适为由,待在书房中愀然不乐。

    多宝搁上,他的紫袍叠得整整齐齐与玉带摆在一起,想必是不会再穿了。

    “吱呀”一声响,门被推开了,杜五郎走了进来。

    杜有邻连忙低下头,捧起书卷装作在云淡风轻地看书。

    任门外熙熙攘攘,他自心如止水,求学不倦。

    “阿爷,客都送走了,我们也收拾东西,明日启程吧。”

    “嗯。”杜有邻闷声应了,可终究是心里不甘,没忍住抱怨道:“我看,圣心没你说的那般难测,朝堂安稳,能有甚杀身之祸?当此大唐中兴之际,不能一心为民,却惜身避祸,可耻。”

    “阿爷是宰相还没当够吧?你又不擅左右逢源,官瘾却好大,忘了以往可总说要谨慎。”

    杜五郎说着,抬头去看书房上挂的“谨言慎行”、“如履薄冰”几字,目光落处,却是愣了愣。

    不知何时,杜有邻已将挂幅换成了“正己率属”、“风志澄清”字样,颇有宰相气派。

    “一时说一时的话。”杜有邻道,“当年李林甫当政,我奉行的是谨慎,如今君贤臣明,我当以身作则……”

    “在衙门里天天说不厌,回家还要说。想想二姐,走吧。”

    提起杜妗之事,杜有邻无奈一叹,再不舍得也只好离开。

    他往日总觉得二女儿性格强势,自己管教不了,可她被关在掖庭这么久,他终于也是担心了起来,这天夜里不由辗转难眠。

    卢丰娘从来都不是体贴入微的性格,听得他翻身的动静,倒是懂得安慰了他一句。

    “放心吧,我看着陛下长大,他不是绝情的人。”

    “我看你这妇人是糊涂了,陛下到我们家时才多大年纪。”

    杜有邻念叨着,忽意识到一晃眼十几年都过去了。

    天不亮,杜家就准备出发了。

    行李都已送上马车,杜有邻不情不愿地裹着披风出了院子,正见杜媗带了一人进来。

    那人穿的是一身襕袍,身材清瘦颀长,转头间显出一张清冷的脸,竟是杜妗。

    “二娘?”

    杜有邻愣了愣,上前仔细打量了杜妗两眼,发现她并不像想像中那么憔悴,状态还算不错,只是有些不太高兴的样子。

    “你是如何从掖庭出来的?”

    “阿爷小声些。”杜媗低声道,“是太子求了皇后,偷偷把二娘放出来的。”

    “殿下真是好孩子。”

    提到李祚,杜有邻不免难过。

    在他看来,李祚是杜妗的干儿子,那也算是他的干外孙,杜家本与太子有如此亲密的关系,眼下搬走往后就疏远了,岂不可惜?

    他正唏嘘着,没想到,却被杜妗顶了一句。

    “祚儿是好孩子还用阿爷说吗?”

    “你……”

    杜有邻气恼于儿女越来越不尊重他,可转念一想,杜妗还能有脾气顶撞他,也算好事。

    一家人出了长安,当天便行了二十余里,到了少陵原。

    也就到了他们此行的目的地了。

    “这就到了?不是说避祸吗?”

    卢丰娘站在杜家老宅前看着门梁上的蜘蛛网,不由诧异万分。

    这里离长安不到一天的路程,为到此隐居而辞了宰相之位,实在有些可惜。

    所谓“城南韦杜”,京兆杜家的祖籍就是在这长安城南。

    杜有邻感到有些困惑,四下一瞧,道:“老夫怎么觉得,老宅近了不少,带着家当慢慢赶路,以往须得两三天啊。”

    “阿爷路上还说呢,朝廷新修的直道平坦好走,那自然是快了。”杜媗道:“若纵马而驰,小半天就能到。”

    卢丰娘还是有些害怕,向杜五郎道:“那陛下若是想降罪杜家,岂不还是太近了?”

    “阿娘,若真被降罪,你能逃到哪去?避祸嘛,重要的是摆出与世无争的态度。再说了,阿姐时不时还得回长安呢。”

    “还回长安做甚?”

    这问题不好回答,杜五郎一愣。

    杜媗捋了一缕头发,道:“采买些物件。”

    她说罢,不由转头看了杜妗一眼,只见她还在想着事情出神,也不知在担忧什么。

    搬回了杜家老宅,众人都很不习惯。

    全瑞很快找到杜有邻说了一堆琐事。

    “阿郎,老宅的奴隶都放了贱籍,只剩下些上了年纪不愿走的,宅院里还好安排,田要再雇人种,得比往年多出两成,如今有点力气的都愿租官府的公田……”

    “别和我说这些。”杜有邻只听两句就不耐烦了,挥手道:“与娘子说去。”

    他自低头摆弄着那张坐榻,总觉得远没长安那把椅子舒服。

    那把椅子是御赐的,用细麻布包裹着棉花当作坐垫,靠背也是垫着,且还是以贴合他背脊的弧度订制的。

    就这么一个物件,薛白却说棉花产业、织布产业有大进展才能造,而从造出来到批量制作,送入千家万户,没有二十年光景都未必做得成。赐给杜有邻,为的是让他时时想到棉花,时时考虑百姓是否受寒。

    杜有邻极珍惜它,每次坐下都是轻落轻起,这次搬家不带来,实在是怕磕坏了它。

    “家里看不到棉花,我也无官一身轻,不必管百姓暖寒喽。”

    他叹息自语着,卢丰娘已跑了过来,一路聒噪不停。

    “阿郎!”

    “往日不觉得,原来这就是朝廷的新政。雇佃户还得多给两成,这可是活生生的钱啊,连妾身都心疼,难怪那些人要闹哩……”

    “嘘,什么话你都敢说。”杜有邻叱道,“什么活生生的钱,钱不过是死物,少了这两成,你便缺钱用吗?农户们多了这两成,却能少卖一个孩子。”

    他能力如何不说,这些年待在中枢,觉悟还是很高的,反正他也不管家里的帐,转头又去摆弄他的床板。

    “床也硬梆梆的,连床棉褥都没有,还是得种棉啊。”

    卢丰娘一跺脚,气道:“那就把你杜家的田全改为种棉花,让你软个够!”

    不习惯的事还有很多,比如次日睡醒,杜有邻负手在院子里逛了一圈,却不见报纸送来。

    在长安,他订了足有十三份报纸,从国事到民间杂谈,从诗刊到故事会,应有尽有。

    “阿郎在找什么?”

    “少陵原恐怕是订不到报纸了啊。”杜有邻不无悲伤地叹道。

    “有的!”全瑞应道,“集上就有驿馆和报舍,除了一些小报,都有的。只是要比长安晚一天,因此小人昨日没订,让它明日送来。”

    “晚一天还如何称作‘新闻’?”杜有邻依旧不太高兴,“所谓新闻,重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