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329章 着陆 (第1/3页)
相比于陆地发射场,海上移动发射平台让其他人都感觉有些别扭。
倒是他们对多建几个海上回收平台没有意见,这个投入不大而且周期比较短。
其实谢廖夫本身对这个项目也信心不太足,主要是气象部门给航发委提供的1到22号台风实在让人捉急,不得已提出了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当初借用木卡拉发射场的想法实际上不太成熟,虽然确实可行,但也只有一个发射工位,条件实在有限,意义不大。
但是影响发射的问题也不能不面对,七八个人讨论来讨论去,终于柯云提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
“今年我们主要发射的是三号火箭和二号甲型CBC火箭,问题是只能用琼州的大型发射场才能发射对不对?”
其余人下意识地点头。
“可是各位,我们为什么要在低维度场发射?”
“当然是为了提高火箭的运力。”
柯云:“可是,H2M和H2最大起飞重量135吨,新远二号甲最大运载能力也是135吨,但我们今年的主力发射任务他们的发射重量是多少?”
谢廖夫愣了一下,反应了过来。
“100吨,最多不超过110吨。”
柯云点点头:“那么三号火箭呢,它的近地轨道运力是270吨,发射三个辐条舱加上支架也才100吨出头,我记得我们上一次发射还是减少了燃料加注发射的。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拓宽一下内陆发射场,这至少比起海上和海外发射场省钱的多。”
叶长思:“内陆发射场……硒昌,不,九泉,那里很宽阔,运力损失3%到5%左右,我们可以接受,而且那里有机场,我当年……肯定能起降安1250。
嗯,让我去考察吧,看看现在发展成什么样子了,我对那里还算熟悉。”
谢廖夫也不得不点头,他的思维惯性以及联盟与生俱来对低纬度的渴望让他犯了经验错误,毕竟拜科努尔那46度的“低纬”实在给联盟航天留下了深刻阴影。
林炬以旁观的角度参与了全过程,最后才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