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皇帝盖饭 (第2/3页)
但是他一点儿不慌,因为此事他回东宫之后,与一众学士认真商议过,并议出了两个极为合适的人选。
只是后来金陵事态平息,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哪知道现在皇帝又问了。
“爹,此事儿子回去细细想过,思量之下想到了两个人……”
“只是儿子见识浅薄,怕误了父皇大事,所以不敢妄言!”朱景源态度极为谦卑。
从椅子上起身,迈步走向大殿之外,朱咸铭问道:“伱打算推举何人?”
太子一边跟上,一边答道:“刑部侍郎李桂春,办事周全应对机敏,七年前任安南按察使,曾平定过兴安府民变!”
“嗯,还有一人是谁?”
朱景源接着答道:“都察院副都御史梁潜,此人刚直不阿办事周全,在陕西巡按都御史任上,曾引出过朱金龙贪腐大案……”
太子推荐的人还有个相同点,此二人本官都是正三品,而金陵地方最高官阶为从三品,派这两人可以稳稳压制地方。
当然,被推荐这两人也支持嫡长的太子,算得上是东宫的自己人。
停在乾清宫正殿外的丹陛石上,朱咸铭回头问道:“那么这二人……你觉得谁去最合适?”
“儿子以为……梁潜去更为合适!”
“为何?”
“金陵有按察使司,若再从刑部派人去,便显得朝廷不信任地方!”
转过身来,朱咸铭接着问道:“这是你的想法,还是东宫学士们的意思?”
“回禀父皇,这是儿臣与学士们共议!”
朱咸铭笑了笑,随即说道:“那就当是你的意思,既然如此……就派梁潜巡抚金陵吧!”
“是!”
在当前时代,巡抚乃是临时差遣,只在非常时刻设立行非常之事,事情办妥即会被裁撤。
“金陵屡次闹出民变,太子对此怎么看?”
显然这又是临时的考教,这种情况时有发生,朱景源此刻倒也不慌。
“朝廷大政,是为厘定土地,因实制定税收制度,本意是为平民百姓减轻负担……”
“然则地方官员愚钝,致使百姓难以体谅朝廷难处,故而……才闹出了这些误会来!”
这样的临时策问,才能检验太子的真实想法。
而今日太子之回答,着实让朱咸铭刮目相看,他本以为太子会说百姓造反,定是官府欺压如何如何……
紧接着朱咸铭问道:“那你说说,朝廷该不该推行新政?”
“儿子以为……”
太子开始侃侃而谈,今天他两次被老爹认同,这让他回答起来格外的有信心。
只是受限于认知,在说了新政的好处之后,他还是道出了其中不足之处,便让皇帝对他再度不满起来。
…………
又是几天时间过去,在皇帝旨意还未送达时,金陵又传回了更多消息。
金陵都司正开始调兵,得知消息的乱民就作鸟兽散,顺道还把溧阳县抢了一通。
局面发展到这一步,其实也算不得离谱,这些平日里安分种地的百姓,指望他们和官军对抗本就不现实。
而在这件事上,溧阳士绅可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毕竟被抢劫的溧阳县城之内,大多数都是他们的产业。
虽然民乱再度被平定,但这次朱咸铭已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背后的人挖出来,所以此前下达的旨意不会变。
至于那些作乱的百姓,能抓的全部都要缉拿,而后流放到安南去戍边,这也是近十年的常规操作。
而西北的情况,反倒没啥可说的,两方都已明牌开始备战,这个冬天一过就要开干。
唯一值得关注和干涉的,便是局势濒临失控的扎萨克汗国,一旦其反叛朝廷就要调整策略。
“启禀陛下,皇后娘娘说……请您过去用晚膳!”
书房之内,听到这话的朱咸铭“嗯”了一声,禀告的小宦官便自觉退了下去。
再说坤宁宫这边,朱云笙已高兴得跳了起来,因为她已经说动了皇后,明天可以一同去看看亲哥。
毕竟是一起长大的兄妹,对朱景洪这位嫡三哥,朱云笙还是非常关心的。
“从九月初到现在,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也不知宝姐姐过得怎么样?”
明天就要相见了,反倒让黛玉忧愁起来,看得一旁的湘云连连摇头。
“有十三爷照顾着,宝姐姐定不会受了委屈!”
听到湘云的劝解,黛玉微微点了点头,拿起手绢抹去了泪花。
这俩丫头说着话,另一边甄琴却跟着朱云笙,说道:“公主……明天我们多带些东西,吃的玩的都备上,尽力让十三爷过得好些!”
“这我倒是想到了,可能带的也就那些,没什么新意!”朱云笙无奈道。
朱云笙的这番话,可谓正中甄琴下怀,在这件事上她可下了一番功夫。
经过半年多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