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德伯尔恩的野心 (第3/3页)
从事有色金属行业和特定产业的人群以外,我们很难吸引到人口和其他企业。”
“所以,这种情况,我们既然知道了,就必须做出改变,还是那句话,把目光放的长远一些,而第一步就是借着这次产业调整的机会,对我们市的生态问题进行整治。”
“我们市有山有水,有平原和池沼,处在雨林和草原交汇地带,这是我们城市的宝贵财富和天然优势。”
“所以,第一步是规范矿山的生产,推动矿渣,矿坑的治理,规范矿区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和杜绝不合理的水流排放等等问题,同时对于一些废弃矿山进行生态恢复工作。”
“第二是对相关企业,工厂进行约束,由政府牵头建设污水处理厂,推动石油,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的使用。”
在20世纪初,相对于污染更严重的煤炭,石油显然也是一种清洁能源,当然,德伯尔恩的意思主要是淘汰一批企业使用的老古董蒸汽机械,不仅效率低,污染还严重。
“第三,也就是之前提到的整治和恢复卡富埃等河流沿岸地方的生态,同时推进对中央运河基特韦段的维护。”
“第四,对一些被污染土地,尤其是耕地进行综合性治理,减少重金属等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危害。”
“第五,对城区进行环境的综合治理,进一步提升市区环境,打造区域,乃至国内的花园型城市,同时对城市风貌,景点进行设计,建设城市历史博物馆,艺术馆,体育中心,足球场馆等,引入和建设一批优质消费型企业,尤其是引入国内或者国际上知名的商超。”
关于德伯尔恩提到的第五点,这些措施都是能够吸引到游客和消费者的措施,当然,具体效果如何还要看后期基特韦市的操作。
就必须博物馆,艺术馆,体育中心都需要知名度,建成后也需要不断投资,比如举办区域性,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体育赛事,艺术展览,学术会议等等。
当然,世界性的体育赛事这一点,基特韦市暂时肯定是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么大能耐办到的。
而商超等消费型企业,对于城市的消费带动能力是比较强大的,尤其是知名度高的商超,连锁店和购物场所。
德伯尔恩当然不仅仅是想掏空基特韦市民众的钱包,从而促进消费带动基特韦市的产业发展,他这么做的目的,实际上包含了整个铜矿带。
因为目前铜矿带就缺乏相关消费场所,尤其是高端消费场所,在德伯尔恩看来,如果能吸引整个铜矿带的消费者到基特韦市购物,那就已经是十分巨大的利益了,毕竟铜矿带大大小小几十座城镇,消费能力是十分可观的。
德伯尔恩接着说道:“第六,大力支持高新产业在基特韦市的落地,尤其是其他类型的制造业,尤其是科研型和创新性企业,最好是对矿产资源依赖程度低的企业。”
这次基特韦市就是为了摆脱对铜矿的依赖,而实际上,除了铜矿以外,基特韦市也没有其他优势比较突出的资源,所以德伯尔恩更欢迎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低的企业。
“第七,则是提高城市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民生领域的发展,让基特韦成为一座帝国内适合生活,和幸福程度高的城市。”
虽然受到条件限制,基特韦市无法建设高水平的大学,但是把基础的义务教育质量提升上去,显然也能提高城市的宜居水平,吸引人员定居。
而且,高质量大学虽然能够吸引到很多人才,但是对于基特韦市来说也并非完全最好的选择,毕竟想留住人才需要产业上的配合,而这是基特韦市目前所缺乏的。
再者来说,提升了了基础教育,是否有高质量大学对于基特韦市反而影响会进一步削弱,毕竟大学生的流动性强。
前世,远东帝国的教育就是如此,小学,中学和高中周边多学区房,而到了高等教育层次,学区房反而这个概念就不重要了。
毕竟高等教育门槛高,这也就意味着不确定性,而且学生的年龄也足以独立生活,加上交通的便利等因素,高等教育对于移民的吸引反而没有想象中那么强。
基特韦市政府的行动很快,在德伯尔恩决定改变基特韦市发展方向之后,仅仅不到三个月时间,关于基特韦市生态环境整治活动就浩浩荡荡的开始了,根据德伯尔恩所说,生态环境是未来基特韦市发展的基础,解决这个大问题,才能更好的落实其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