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两个脑袋(二合一) (第2/3页)
黑暗之中,让人感到神秘,不知道里面隐匿着什么。
就在于然还回味着渐渐消失的婉转笛声时,曲子再次响起,这次,笛音又变得灼热嘹亮,像是好几只鸟儿正在纵情鸣叫,这叫声让原本的涓涓小溪变成了一道滚滚洪流,而鸟儿此时的喜悦也正如这起伏的波涛一样,热烈着,奔放着。
原本于然以为,乐曲的最后,可能会回到开始的宁静恬淡,但是让她没想到的是,这首曲子的结尾处反而越来越高,最终在一声轰然“巨响”中戛然而止。
就像灿烂的烟火,在最高处释放出所有的激情,随后迅速暗淡,冷却。
霎那芳华,转瞬即逝。
等到周彦将曲子吹完,于然还在盯着周彦,一双眼睛好像下了一场秋雨,水汪汪的。
见她发愣,周彦笑着问道,“师妹,感觉怎么样?”
于然这才想起来鼓掌,她由衷地赞叹道,“这首曲子真好,师兄。”
周彦微微地叹了口气,随后笑道,“我手里的这个笛子还是差了点,而且这是一首竹笛协奏曲,所以单单只有竹笛,还缺了点味道。等到后面正式演奏,里面加入其他乐器协奏,自然会更有感觉。”
“周彦师兄,你的这首新曲子有名字了么?”于然问道。
周彦点头:“有,它叫《夜莺》。”
这首《夜莺》其实是周彦为《青蛇》准备的一首配乐,不过拿它当毕业作品也没问题,主要这是一首竹笛协奏曲,到时候毕业演奏他自己可以担任竹笛独奏。
毕竟是毕业作品,周彦也想在毕业作品音乐会上,展现一下自己的竹笛水平。
“师兄,谱子有么?”于然握着拳头,激动地说道,“我现在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演奏它了。”
“有。”周彦笑道,“不过这里没有,在学校宿舍里面。”
这首曲子的谱子他在上沪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写,前两天就已经写完了。
“那我们现在可以去拿么?”于然问道。
“现在也……”
周彦想说现在去拿谱子也太急了,但是看到于然眼中的渴盼,他还是点头说道,“可以,我们现在去拿。”
“我就知道,师兄你最好了。”于然直接高兴地跳了起来,“师兄,你去拿谱子,我回去取我的琴来。”
说完,于然也没等周彦回应,就小跑着出了屋子。
看着于然的背影,周彦笑了笑,这丫头个子很高,这会儿蹦蹦跳跳的,却像个没长大的孩子。
……
之后几天,周彦他们开始练习《夜莺》,最开始,只是周彦跟于然两人在练,后来贾国屏、张新宁、方秀他们这帮《故宫的记忆》的原班人马也都渐渐加入了。
其他人知道周彦已经把曲子写出来,也都很意外,去年周彦只说有个想法,没想到这么快谱子已经完成了,这效率,也太可怕了。
其实写的快的人也有很多,像他们87作曲系,有一个知名快手李涛,这家伙写曲子的速度十分惊人,号称一年能够写三百六十五首曲子,每天都能写一首。
这当然是夸张说法,没有人能够一年写三百六十五首曲子。
不过李涛速度确实很快,他一学期的时间能写二十多首完整的曲子,远远超过其他同学。
其他人,正常情况下,一学期能写三首,那就是十分之快了。
当然了,写得快,质量自然就难以跟得上,李涛的那些曲子,很多都雷同,他总喜欢写完一段感觉不错的,然后变着法子在自己的其他曲子里面用。
之前贾国屏就开过李涛的玩笑,说李涛这辈子写的曲子,只要听一首就足矣。
贾国屏的话,当然也是开玩笑,李涛写的那些曲子虽然普遍质量一般,但量变也会带来质变,所以他一年下来也能写出那么一两首还不错的曲子,几年下来,也算是有了自己的代表作。
李涛用质量换数量,但是周彦却不同,周彦速度快的同时,质量还奇高。
现在这首《夜莺》,又是一首水平极高的作品,完全不逊色前面他们演奏的那两首。
所以他们都很惊讶,周彦如何能够保持如此高的创作激情和创作效率的。
有人分析说,因为周彦平时除了作曲之外,还参与到影视制作当中,是从影视剧里面找到灵感。
周彦他们在练习《夜莺》的时候,如果能约到琴房,或者作曲教室空下来,他们就会在学校练,如果学校没地方,他们就会跑到周彦家去。
周彦家的琴房,经过他这一段时间的布置,现在也算是有点样子了。
基本上,只要他会的乐器,琴房里面都有,他不会的乐器,只要是常规的,琴房里面也有。
方秀他们也更愿意在周彦家里练习,因为相较于学校,在周彦家里有休息的地方,累了之后,可以坐在沙发上喝喝茶,聊聊天。
对面休息室里面还有电视机、游戏机,除了喝茶聊天,还能看电视,打游戏,这当然要比在学校练琴要舒服多了。
刚开始的几天,他们练到中午的时候都是出去吃,后来他们觉得出去吃饭太浪费时间,也浪费钱,不如就在家里做饭。
然后方秀跟另外一个小提琴专业的男生主动请缨,组建了一个厨师组,每天练琴之余,这俩还给他们其他人做饭。
原本这个四合院,在买来之前有些日子没住人,周彦搬进来还感觉挺冷清,没想到短短一两个礼拜的时间,院子里面就变得这么热闹。
……
两个礼拜之后的一天,于然他们刚走,周彦的传呼机就收到了孙秦的消息,问他人怎么不在学校。
周彦又骑车去了学校,找到了孙秦。
“你怎么不提前打个电话,直接就跑来了?”周彦问道。
“我路过这边,直接就进来了,我怎么听你室友说,你最近都不怎么住学校?”
周彦笑道,“我搬了个新家。”
“在哪儿?”
“靠近国家大剧院旁边。”
孙秦点点头,“那倒是不远,不过你怎么想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