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7章:萧寒:我觉得朱文正太保守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47章:萧寒:我觉得朱文正太保守了 (第3/3页)

试已经开始了,这一次进行了科举改革,加入了新的项目,最多到了四月殿试之后,这一场改革风波就会彻底扩散开。”

    “此时,将我大明的军队拉回到应天府稳定局势,防止那些各地世家豪强作乱才是最符合我大明利益的事。”

    “想来以风雪的智慧应该是明白的,不会太过冒进才对,或许是我多虑了。”

    朱标看着面前已经被他揉的有些发皱的信,揉了揉眉心。

    段氏和梁王居然真的敢插手大明灭夏之战,朱标也是出奇的愤怒,然改革势大,还有两个月就是殿试结束,这才是要紧的事。

    放下了萧寒此前的信,朱标从奏折中,抽出了数张密奏。

    这是来自锦衣卫监视的各方动向,就和朱标与萧寒当初预计的一样,世家豪强对于新增科目进科举极为抵触。

    朱标在会试前宣布此时,这才过了不到半月,来自大明各地大小官员呈上来关于希望朱标收回成命的奏折已经有了数千封。

    这其中,大部分是有世家背景的官员,当初直接从元庭手中投降过来的,也有一部分是后来大明提拔起来的。

    从言语中,朱标能看出,这两类人的心态还是存在着不同的,一个是单纯的不想朱标改革触动自的利益,而另一个则是担心这样改革引起混乱,导致大明出现危机。

    哪怕,为了这一次科举改革,朱标已经做足了准备,将大明字典奋力推广,派人在各地教百姓学会使用,而后大规模发行萧寒的三本教科书。

    不出意外,百姓对于大明农学要术要更感兴趣一些,而大明律和大明政治纲要则是富商世家买的更多。

    而后,朱标安排了锦衣卫暗中造势,拉高三本教科书的评价,用舆论指出只有学会这三本书,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大明官员。

    趁着世家豪强还没有反应过来,打击朱标制造的舆论,朱标让徐达亲自上书,建议将三本教科书作为科举的科目,朱标也是当即批准。

    而到了这个时候,萧寒和沐英已经再和夏国激战了。

    各地的世家豪强也是回过味来,合着突然出现的这些,全都是朝廷为了对科举进行改革做的铺垫。

    一时间,士大夫群体展开了反扑,不断去贬低三本教科书,并且哄骗大量不明真相百姓,抵制三书,甚至不少地方的官府都收到了万民书希望朝廷收回成命。

    当然,有被世家豪强哄骗的,自然也就有清醒的,一开始他们还置身事外,可是当把大明农学要术用大明字典艰难看完一遍,一部分激灵的老农突然就反应过来,如果按照传言中被骂的狗血临头的科举方式改革,那岂不是他们这些只会种地的老农也有机会当官。

    这一下自,这一部分百姓就坐不住了,主动站出来,希望官府坚持科举改革。

    可惜,这一部分人的声音终究还是太小了,在士大夫制造的舆论狂潮中显得风雨飘摇。

    毕竟,并不是所有百姓都有心思学习大明字典,观看大明发布的三本教科书。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这样的事,也许会发生在寒门,身上,但大概率不会发生在平民身上。

    认字确实厉害,但是难道认了字就不用种地了吗?

    难道认了字就能在科举上考过那些士大夫了吗?

    既然哪怕会用了大明字典,认了字也根本争不过那些士大夫,那还不如干脆在认字上摆烂,老老实实种地呢。

    就是在这种摆烂心态的影响下,真正能接受,到大明在改革中传递的信息,并且能够希望大明坚持的人相对于那些拿了世家豪强好处出来站台的人,显得过于势单力薄。

    全大明上下,只两个县出现了万民书希望大明坚持,而且据说为了这两个万民书,甚至有其他行省的有志之士特意跑过去。

    跟遍地开花的抵制万民书相比,简直沧海一粟。

    “唉!”

    看着各方的反应,朱标发出了一声又有长叹。

    果然,自古以来,改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看上去朱标行动的突然,但实际上他能做的准备已经都做了。

    看似急功近利,但这反而是阻力最小的方法,以打世家豪强一个措手不及的方式进行改革,成功的可能是最大的,不然等世家豪强全部回过味来再宣布改革,那难度只会更大。

    哗啦!

    从一旁抽出圣旨,朱标开始动笔写了起来,一封封圣旨和密旨被朱标写了出来。

    以大明朝廷发布圣旨,朱标表达了强硬态度,宣布改革要坚持推行,并且在此次春闱,就按照这种模式试运行。

    至于密旨,则是派发给锦衣卫的,虽然锦衣卫成立的时间还不算长,但已经有了一些规模,朱标锁定了几家闹得最凶的世家豪强,一旦他们出现要进行过激行为,制造暴乱的趋势,直接破门而入,将之抄家,以威慑其他世家豪强。

    “太子殿下,二殿下的回信。”

    就在朱标奋笔疾书的时候,太子内官李恒将一封信送了进来。

    朱标不由得脸上一喜,当即将信打开,顿时表情僵在了脸上。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