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九十八章 剥开迷雾见真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九十八章 剥开迷雾见真相 (第2/3页)

    “咱们首先得清楚,武悼天王这个谥号是谁给他的,是鲜卑人。”

    张一谋点点头。

    “一般来说,敌人给加的谥号,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恶谥,比如隋炀帝,商纣王,但武悼天王这个谥号的背后的可以看得出来,即便是作为敌人的鲜卑人,对冉闵也是怀着同情和敬意的。”

    张一谋感觉张楚的说法倒是很新鲜:“你说得细致点儿。”

    张楚继续说道:“所谓武指的是武力强大,象征着雄才伟略,比如赵武灵王、汉武帝等等,这算是个美谥,而“悼”则是同情之意,引申为悲痛、哀伤,比如楚悼王、晋悼公等。天王一词更是用来形容周朝的天子,但自秦始皇以后,帝王称号多用皇帝。”

    说到这里,张楚端起酒杯抿了一口,

    “然而,鲜卑人给冉闵取了一个天王的谥号,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武力强大又让人同情的天子。”

    张一谋也端起了酒杯:“你的意思是,这个故事重点突出冉闵的武力强大,还有最后的悲壮?再加上被打服了的鲜卑人?”

    “这是冉闵最重要的特质,可要是单纯的围绕着这两点来演绎冉闵,张导,你觉得够吗?”

    张一谋思索片刻,摇了摇头。

    “确实差了点儿意思,你觉得应该以哪方面作为侧重点。”

    张楚笑了:“这就要看张导是打算为冉闵平反,还是打算还原一个历史上真正的冉闵了。”

    张一谋明白张楚的意思,历史关于冉闵这个章节,一直都是讳莫如深。

    既可以大书特书冉闵在北方汉民族即将消亡的时候力挽狂澜,却也贬斥他滥杀“无辜”罪行。

    最近这些年更是有人大言不惭的说,冉闵的存在阻碍了民族大融合。

    说这话的人就应该被千刀万剐。

    如果说,这些人认为的民族大融合就是被胡人当成两脚羊吃进肚子里,那还真是“大”融合了。

    都特么融合成大粪了。

    扯得远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功过,使得冉闵在历史上一直缺少一个盖棺定论。

    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小张,你的意见呢?”

    “是非功过,让人们自己去评价,咱们要做的应该是还原一个真实的冉闵。”

    什么是真实的冉闵?

    先从他的死开始分析。

    为什么鲜卑人要给他们的敌人冉闵上谥号呢?

    根据《晋书》的记载:俊送闵既至龙城,斩于遏陉山。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五月不雨,至于十二月。俊遣使者祀之,谥曰武悼天王,其日大雪。

    虽然有些神话色彩,但这毕竟是史书上记载的,也就是说,在冉闵被杀后,周围七里范围内的草木全都枯萎了,蝗虫大量滋生,从五月份开始就一直干旱不下雨,直到十二月都没有降雪。

    鲜卑人将这一现象解读为冉闵的被杀得罪了上天,于是慕容儁派遣使者祭祀冉闵,并给他加上了“武悼天王”的谥号。

    当天祭祀结束后,降下了大雪。

    看看,武悼天王冉闵的命运实在是奇特。

    回过头来再说他的生平,最初,他是以一个鲜卑人养子的身份,生活在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即五胡十六国。

    当时,西晋的汉人政权被胡人所灭,剩余的汉人不得不南渡苟安,而冉闵的父亲冉良就是被胡人收养的。

    当时,胡人收养汉人为养子在胡汉杂居的北方非常普遍。

    冉闵还没有出生的时候,他的人生就已经被界定了。

    作为一个养子,他的身份既是汉人,又是羯族人,因为骁勇善战,很快便在后赵政权中脱颖而出,成为石虎手下的大将。

    再后来,随着后赵政权因为继承权的问题陷入内讧,冉闵因其功绩被封为辅国大将军,逐步掌握着军政大权。

    “到这里,冉闵的身份依然只是一个权臣,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权利。”

    冉闵掌握政权之后,内部充满了斗争和矛盾。

    胡人皇帝一直图谋摆脱傀儡的身份,多次派人准备刺杀冉闵,但均未成功,只能暗中畏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