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 宗人府 (第2/3页)
权的争夺从皇帝的角度来看一直落入下风,哪怕号称大明皇帝中最聪明的嘉靖皇帝,最终也只能用文官打压文官的手段来维持平衡。
对于这些问题,朱慎锥深入研究过,他很明白这并非是皇帝的能力问题,而是制度的原因。按照朱元璋最初的权利构架设想是各方牵制,文官集团、勋贵集团、宗室集团再加手里掌握的锦衣卫机构和皇权,三足鼎立,从而确保皇权稳固。
其中文官集团代表着士绅阶级,勋贵集团代表着军方,宗室集团代表着老朱家的底蕴,这三方力量中文官集团本是最弱的,宗室集团是最强的,而后者直接操纵在朱元璋的手中。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切逐渐全变了。首先朱棣靖难登上皇位后就开始削藩,并对宗室定下了新的规矩,直接把所有宗室全部圈养起来。虽然他这个做法解决了藩王尾大不掉,避免有宗室效仿自己造反的可能,可同时也把宗室集团的大部分权利直接全部剥夺,从而导致宗室集团除在政治上的虚名外已没了任何作用。
宗室集团废掉后,司礼监开始诞生,用太监牵制内阁,这成了皇帝的变通手段,从而最初的文官集团、勋贵集团和宗室集团三方中,司礼监替代了宗室集团作用,看起来似乎没问题,可实际上司礼监只是皇权的延伸,却根本取代不了宗室集团的真正作用。
土木堡事变后,勋贵集团也完了。之后军权从勋贵集团旁落到了文官集团,兵部的权利大增,朱元璋所创建的五军都督府名存实亡。
随着勋贵的集团的没落,勋贵已无法对文官集团造成威胁,再加上军权的旁落,皇帝也不能再和以前一样直接通过勋贵集团完全掌控军权,这也是后来正德皇帝搞出一套自封为威武大将军总兵官,用这法子来抢夺军权的原因。
从最初的三足鼎立,到后来的一枝独秀,随着宗室集团和勋贵集团的边缘化,大明的政治权利越来越向文官集团转移,皇帝只能勉强通过司礼监抓住最后一点权限,并不断试图从文官集团手中夺回权利。
整个大明中后期,可以说大明的政治都是皇权和文官集团权利的不断争斗中,而且这种争斗历史上会一直持续到大明亡国一刻。朱慎锥对这个情况看得清清楚楚,但聪明的他并没有急不可待地向文官集团进行权利争夺,而是先稳住目前局势,掌控住京营,重起炉灶抓住自己的军权,此外再通过从拉拢北地晋商群体而拉拢他们背后的阶级群体,获得一部分支持。
在做这些的同时,朱慎锥也考虑到了宗室集团,未来的大明继续这样圈养宗室是不妥当的,但直接推翻现状也是不现实的,先不说这样做的后果,仅仅只是宗室庞大的俸禄,以目前大明财政就很难拿得出来。
朱慎锥打算用几年的时间逐步改变目前宗室的状况,首先就是从中下级宗室入手,因为这个群体是最庞大的,也是相对好解决的。这一次让朱敏沣、朱敏汌和朱求杞三人入京,不仅是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