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发动 (第2/3页)
由不得被查之人了。
当年张居正新政的时候是如何推行的?不就是先靠着掌握京察制度搞垮了一大批政敌,然后又震慑了朝野上下官员,最终大权独揽,从而推行新政么?
张居正从京察制度入手,直接绕过吏部和皇权掌控了官员的人事大权,官员的升降乃至生死几乎都在张居正的手中,哪个官员敢反抗的?这才有之后的大明中兴。
而当张居正死后,新政被废除,张居正改革的心血付诸东流,同时京察制度也变得名存实亡起来。毕竟所有官员都不想自己脑袋上悬着一把刀,一把随时可以落下的刀,把京察制度流于形式,不废自废是最好不过的结果,这样一来你好我好大家好,何乐不为呢?
眼下朱慎锥的做法几乎和当年张居正如出一辙,同样是从京察制度入手,而且提出这个建议的又是都察院的二把手徐宪成,无论从各方面来看都无可挑剔,更无法反驳。
也许会有人说,京察制度只是对在京五品以下官员进行考核,这个群体虽然大,但不涉及高官,何必这么紧张呢?
假如是这样想的话就大错特错了,朱元璋建立这个制度的时候早就琢磨明白了,他故意把针对的官员设置在这个品级不是把高级官员排除出去,而是不想以直接针对高级官员造成强烈的反弹。
哪怕就是针对中下级官员,只要查到问题级别再高的官员只要牵扯进去同样也跑不了。大明的官场上,同窗、同乡、同科,这是三大铁,再加上科举的师生之谊,往往一人出事就能牵扯出一大串来。
高级官员在朝,他们真正的基础不是他们本身,而是围绕着他的一大批官宦群体,这些群体中五品以下级别的官员更是重中之重,更是他们官职权利的延伸。一旦手下的官员或者弟子、好友陆续出事,他们难道能置之度外不成?这根本就不可能嘛,所以名义上针对的是五品以下官员,可一旦京察制度启动,满朝官员一个都跑不了。
“真是好谋划!可谓一针见血!”温体仁不得不感慨朱慎锥的手段,一直以来温体仁都以为朱慎锥会效仿天启皇帝用直接蛮横的手段铲除朝中的各党,尤其是自誉为清流的东林党。
可朱慎锥却没这么干,朱慎锥恢复了司礼监没错,但现在的司礼监权利远没天启时期强大,司礼监内掌印和秉笔虽都不缺,但他们如今的作用只是朱慎锥的内廷秘书处,手握的批红权如没有朱慎锥点头,根本就没用处。
最初温体仁觉得朱慎锥会重用自己,用自己作为替代当年魏忠贤的领头人和东林党等争斗。可随着时间推移,温体仁发现自己判断错了,虽然内阁现在的权利要比崇祯皇帝时大了许多,他这个首辅也不是当初有名无实,而是掌握了部分实权,可偏偏除了在一些问题上朱慎锥需要他做一些配合外,并没有打算让他当面锣对面鼓和东林党争斗的想法。
面对这样的情况温体仁甚至觉得朱慎锥有些“软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