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四十四章 锦州之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七百四十四章 锦州之围 (第1/3页)

    一锤定音,朱慎锥直接宣布了结果,接着朝会就此结束。

    回到文华殿,朱慎锥心情颇为不错,今日京察制度的恢复是他这几个月来一直都在谋划的结果,当初把徐宪成调回京师也正是这个目的。

    一切都在计划之中,结果也如朱慎锥所想一般。接下来借京察的名义整顿吏治并不是主要目的,真正的主要目的是敲打各级官员,争夺朝堂的话语权,眼下只是第一步,未来京察会成为常例,再从在京官员慢慢朝着地方各级官员覆盖。

    对于徐宪成和张锡钧的能力朱慎锥毫不质疑,京察这件事交给他们来办再合适不过。至于监察司的设置,这也不是朱慎锥临时起意,是早就有所打算,别看所谓的监察司仅仅只是一个临时设置的部门,但谁能知道它真正的目的呢?

    在朱慎锥看来,朱元璋当年确定的政治结构可以说是参考了历代王朝利弊后精心设计出来的,无论从合理性还是各部门的相互牵制、平衡方面来看,这个制度已达到了封建王朝政治结构的高峰。

    就算原本历史上的满清在入主中原后,其政治制度也是参考了这一套,最多因为满清作为异族的缘故在其中进行部分增添罢了,由此可见朱元璋建立的政治结构的先进和合理性。可话又说回来了,当初的合理不代表一直的合理,集大成者的制度同样也有部分缺陷,这点是无法避免的。

    就从官员监督制度来讲,大明朝廷有着都察院,有着吏部,也有六部给事中等言官,这些部门和官员的设置就是为了监督和管理吏治。此外锦衣卫也有监察之职,再加上之后的东厂、西厂乃至内行厂等等,这一切实际上都是围绕着吏治展开。

    但这还不够,朱元璋又设置了京察制度和其他一系列官员考核制度,从各方面来看已无可挑剔了。但最终制度设置得再好,如果没有人去执行一样也是摆设,就像后来京察制度的渐渐废弛就是一个重要原因,为官者谁都不想有一个强力的制度在自己头上管着,谁又希望天天提心吊胆来查自己呢?

    因为这个原因,朱元璋时期的京察制度从最初的三年后来变成了四年,又从四年改成了六年。在文官集团看来,既然废除不了这个制度,那就把这个制度时间延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加上后来皇帝的退让,京察制度不仅从最初的三年变成了四年,最后延长到六年,更在文官集团的有意推动下最终流于形式,等到万历二十一年后,万历皇帝连朝都不上了,京察制度更是名存实亡。

    现在重启京察目的很明确,就是把这个原本就有的制度再一次利用起来。而且监察司的设置更是一个信号,不仅代表着未来京察制度再一次成为常设制度,更重要的一点未来监察司会成为监督、考核甚至决定官员升迁的最重要部门。

    如此朱慎锥就能直接从都察院、吏部等各部门中夺得部分权利,再利用监察司的职能压制文官集团,这种做法实际上和他的内务府、御前侍卫机构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而且还没人能挑出毛病来。

    “监国,宁山伯和首辅、次辅还有兵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