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 解惑 (第2/3页)
兵力限制。如果是海贸运输这个倒没关系,反正只要船在,一批接着一批运输就行了,可这是打仗啊!而且是在辽东和建奴开战,仅仅三千数量的军队又有多少作用?原本按照他们之前商量的,起码一次性运输上万部队才能在褡裢站住脚,然后快速集合至少两三万大军北上进攻,这才能给沈阳造成威胁。
可现在郑鸿逵的一番话打破了之前的幻想,一下子让他们发现渡海作战根本不是那么简单的。此外郑鸿逵还提出了一点,这一次渡海作战关键不在于杀多少建奴,占领多少地盘,关键在于是逼迫皇太极回师解除锦州之围,所以用兵必须灵活机动,登陆的部队也能随时根据情况转移,甚至撤回海上。
假如做不到这点的话,等到建奴反应过来调集军队围攻,明军在岸上站不住脚,这时候因为战船运输的缘故又无法及时撤回,那么登陆的部队不成了对方囊中之物了么?到时候锦州之围没有解决,反而把自己的兵力白白丢失在了辽东,实在得不偿失。
大明战舰的实际情况就在这里,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现在的大明已不是永乐时期的大明了,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舰队规模庞大是现在无法想象的,郑和舰队拥有两百多艘能够远洋的大船,其中最大的宝船长度约152米,宽为62米,拥有四层甲板,甲板上可以直接跑马,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有千人,简直等于航空母舰。
这样的宝船在舰队中有六十三艘,其余小些的远洋战船也是如今大明的千料大船的三四倍有余,这样庞大的舰队别说一次性装载兵力几千了,就算是两三万也是绰绰有余,根本不同于日。
“依你这么说,渡海作战此事不可为?”徐宪成表情严肃问道。
郑鸿逵微微摇头,正当所有人以为郑鸿逵表示不可渡海作战的时候,他却说道:“这倒未必,渡海作战此举不是不可为,而是如何为之,如以监国和两位大人之前所想自然是不成的,但如让微臣来指挥,却未尝不可。”
朱慎锥心中刚沉了颗石头,觉得自己之前想的简单了,正当他觉得此策或许不行的时候,郑鸿逵突然说了这样的话,让朱慎锥瞬间就来了精神。
“郑爱卿有什么好计直说就是,此事重大,如郑爱卿能解辽东之围,救援锦州,孤定有重赏!”
“不敢,微臣能受千岁看重,召微臣入宫商讨此事,微臣就感激无比了,如千岁不看重微臣,微臣哪有在千岁面前说这些话的资格。再者,微臣乃朝廷命官,深受皇恩,自当为朝廷解忧,为监国分担才是。”
“好!”朱慎锥大笑道:“说的好!还请郑爱卿教孤,如要渡海作战究竟如何打。”
郑鸿逵连忙谦虚了几句,这才开口道:“如此,微臣斗胆说上一说,如有言语有差,还请千岁不要怪罪。”
“直言无妨。”
“如让微臣领军,人不需多,只需精,登陆兵员两千余人就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