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 北塘炮台 (第2/3页)
‘朝廷旨意,议和在即,各部归营不得妄动,柳刚志部暂驻宁河武毅军大营,严束士兵在营地待令。’
柳刚志想了想,觉得现在还不是翻脸的时机,就大骂了几句‘特么比’,下令部队进驻宁河大营。
而李经方则是率着伤兵,大清将军们的尸骸,带着大量缴获的日军铭牌,旗帜等各种战利品,继续南进。
李经方昨天在路途中,就收到了父亲李鸿章手写的家书,信中李鸿章对于知道他安然无恙极为高兴,并且询问何时回津。
这次回津门,既是李经方的任务,同时他也想回家看一看,再和父亲好好的进行一番详谈。
这一天,在这诸多的事情之中,有两个当时看着似乎不是很波澜的小细节,并不为很多人所留意。
然而应该记住的人,或者说真不该记住的人,却偏偏都牢牢的记住了这两个小细节。
从而产生了两个,深深影响了未来中国,甚至世界地缘格局的大变化。
其中一个就是欧格衲,还有黑木为桢,之前对大清誓旦旦做出的,‘东洋军队将立即东退到宁河’‘不会攻击燕京’的保证。
正式基于欧格衲的这个很正式的保证,大清皇室才没有在日军围困燕京之前迅速逃离,结果被日军堵在城内,陷入极端的被动之中,任其鱼肉。
这个保证,后来经过何长缨的大肆宣传下,在后世产生了两个很有名气的谚语‘欧格衲的承诺’‘黑木为桢的谎言’。
用来形容不守承诺出尔反尔,欺骗诡诈的人或国家组织。
也正是通过这件事,让华夏国从上到下的智识分子,开始对之前深以为信的西洋公理,条约产生怀疑。
进而真正的意识到,藏在西洋光辉外像下本质的血腥丛林法则。
由此,华夏和英国的蜜月期宣告结束,不再如同以前那般,相信英国的任何条约和保证。
并且开始改变了之前对‘西方文明’盲目的接收态度,批判多余接受。
另外一个,就是山县有朋在暂停火条件里面第3条的‘辽东,朝鲜清军’,引起了慈禧的警觉。
在大清皇室看来,任何一支并不知道,而且不受控制的军队,对这几十年来一直苦苦挣扎,风雨飘摇的大清八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