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二十九章 噬血狂龙(上) (第3/3页)
三十多公里,我们却无法和俄罗斯接应我们地部队会合,你应该怎么办?反正我们这群还是学员的家伙,都是不折不扣的穷光蛋,没有钱跑到小镇上去帮你买食物。而且就算是有钱,人家不收人民币怎么办?难道要我们抄起自动步枪,先对着天空狂扫上一梭子子弹,然后再扯起嗓子,喊上一句打动……面包、火腿、牛肉干?!让我们这一批受过严格训练的中国特种部队拿着武器跑到俄罗斯的领土里,客串恐怖份子,就是为了打劫食物,这也太……无奈了吧?!”
“噗……”
虽然还没有从自己兄弟几乎全部阵亡的悲伤中恢复过来,沈浩仍然被战侠歌的话给逗笑了,他看了看战侠歌硬罩在他身上的外衣,耸着肩膀,说出了一句战侠歌的口头禅:“唉,真是无奈了!”
在战侠歌的命令声中,他们这支经历了最激烈战斗的特种部队开始前进了。沈浩望着走在队伍最前方的战侠歌,低声对赵海平道:“如果你真的能一直跟在他身边,你能学到的,绝不仅仅是他的狙击技巧!”
赵海平瞪大了双眼但他还是点了点头,看着他这种莫明基妙,呆呆傻傻的样子,沈浩不由轻轻叹了一口气。赵海平这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纯粹就是一个类白痴的翻版,木木讷讷的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只有遇到他最喜欢的狙击和特种作战,他才会突然换了一个人似的,爆出他一直潜藏在内心深外的聪明才智。
沈浩真的想知道,赵海平这个样子,究竟算是大智若愚呢,还是术有专精!
在沈浩眼里,战侠歌那出神入化的狙击技术,和对狙击心理学的透彻研究,虽然非常精彩,但是在战场上能够形成的破坏力毕竟有限。在战侠歌的身上,还有一种更可怕的力量,那就是他的凝聚力!
战侠歌带领第五特殊部队,用了四个半小时,完成了三十五公里行军,当雪地越来越少。他们终于踏到了绿色的草地上时。在望远镜里,战侠歌看到了远方一个孤独的小村镇。最重要的是,在这个小村镇地前面,他看到了一条并不,宽阔,但是已经足够让汽车和轻型装甲运输车通行地公路交通线。
可能是刚刚经历过第二次车臣战争的缘故。战侠歌他们这支异车军队携带着武器,从这个不知名地小村镇旁经过的时候,那些站在村口闲聊的村民,只是对他们投过来略略惊诧的一眼,并没有表现出太多地慌张。他们手里还夹着俄罗斯特有的,过滤嘴长的香烟,有人甚至还向他们这些异乡来客,摇手示意。
那些在村镇的外面跑来跑去的孩子,手里还是拿着几枝玩具枪,在那里玩他们的战争游戏。
看着两个小孩子在那里用几粒石子玩起了一种规则十分简单的“飞棋”。不知道怎么的,战侠歌心里竟然有了一种想走过去,让他们也加自己一个,一起玩的念头。
战侠歌他们就在村镇外一片稍稍平坦的坡地上停下了自己地脚步,战侠歌看了一眼自己的手表,现在军用防水手表的指针已经指向了中午一点零五分,可是接应他们的俄罗斯军队竟然还没有到!
就算俄罗斯政府现在财政紧张,想节省每一分钱。也应该让接应他们的部队乘座汽车或者轻型装甲车过来,而不至于像他们一样用两条腿走路吧?
坐在这片山坡又整整等待了将近一个小时,俄罗斯军方接应他们的部队,才慢吞吞的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中。
严峻轻佻地吹了一声口哨,抓着望远镜一边看,一边叫道:“这帮俄罗斯军人也够夸张了吧。只是来接应我们居然还出动了一辆坦克,和一辆装甲运兵车。”
战侠歌问道:“能不能和对方取得无线电联络?”
一名第五特殊部队士兵迅回答道:“已经通过国际公用频道向对方送了我们的身份,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并没有回复。”
负责警戒的第五特殊部队士兵已经跳到了交通线上,用两根绑着不同颜色布条的树枝,对着俄罗斯军队打出一套国际通用族语。
可是对方仍然没有回复。
严峻继续通过望远镜研究越来越近的俄罗斯军队,他轻笑道:“别说这一支接应我们的军队还真是够另类地,坦克是老得快要掉牙的T8o型坦克也就算了,他们那辆装甲输运车,竟然还是海军6战队专用的两栖登6型装甲输送车。那些坐在输送车上面的军人就更奇怪了,有人拿着ak47,有人拿的ak74,虽然这两款自动步枪都身出一门,但是同一支部队却装备两款不同型号的步枪,就算他们还没有度过经济危机,这样的阵容摆出来,也太那个寒酸了吧?”
战侠歌也笑了,他从严峻手里接过望远镜,他看着辆俄罗斯海军6战队专用海6两栖装甲输送车,道:“这种型号的装甲输送车也算是老掉牙的品种了,最多也就是只能运输二五名士兵,但是胜在车身又扁又长,车身上还能再硬坐上十个八个士兵的……”
说到这里,战侠歌的声音猛然停顿了,他的脸色瞬间就变得一片铁青,严峻还没有注意战侠歌表情的变化,他微笑道:“是啊,说到俄罗斯的T8o型坦克我倒想起一个真实的笑话。第一次车臣战争时,正是俄罗斯军方官兵大半年没有领到军饷穷得叮当乱响的时候,有些俄罗斯官兵就把好的t8o型坦克随便打了一个报废的标签,然后转手就把它们卖给了车臣叛乱份子。但是那些车臣叛乱份子得到了这些坦克,却害怕遭到俄罗斯军队反坦克炮的攻击,干脆把t8o坦克架在战略要地上,当固定炮台使用。这种作战风格,倒当真和二战时期,日本一位‘别出心裁’的指挥官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