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88章 造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988章 造势 (第2/3页)

一声后想起了长城的作用。

    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他们耗时耗力耗钱修建古代长城有两个作用。

    军事上防御。

    经济上封锁,也就是防止走私。

    辽东长城损毁严重,走私肯定会泛滥。

    得想办法制止。

    他在脑海中算了算,说道:“喀尔喀蒙古是不是要南下互市了?”

    “是,喀尔喀蒙古为了互市分成两路,一路去了山西大同的阳和卫附近,另一路去了辽东义州的太平堡附近。”

    崇祯点了点头,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中。

    义州太平堡北面是蒙古科尔沁部的地盘,喀尔喀蒙古南下必然会经过他们的地盘。

    双方极有可能发生矛盾。

    无论结果如何,获利的都是大明。

    而且,还可以借此机会查一查走私的事。

    “太平堡互市是一件大事,千万要处理好。另外告诉定王,让辽东的锦衣卫追查一下这些货物的最终去向。”

    “臣...臣领旨。”李若琏有些茫然的回应道。

    在他看来,查走私的关键是查出谁是卖家。

    查买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因为就算知道谁买走了货物,他们也不会说出卖家是谁。

    毕竟双方是敌对关系。

    崇祯并不是这么想的。

    辽东走私的货物大部分都经蒙古人的手流入建奴手中。

    也就是说,蒙古人是中间商。

    他们既知道谁是买家,也知道谁是卖家。

    搞定了他们,也就掌握了走私的全部秘密。

    “还有,”崇祯又说道:“派人把李定国的战绩传播出去,几日能传遍京师?多长时间传遍全国?”

    “臣可以保证三日内传遍京师,三个月传遍整个大明。”

    “那就去办吧。”

    “臣遵旨。”

    李若琏离开乾清宫后立刻召集锦衣卫,开始宣传造势。

    首先是说书人。

    说书人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

    不过当时听书的基本都是权贵,普通百姓没得听也听不起。

    隋唐时期,民间出现了说书人,

    到了宋代,说书开始职业化。

    明清时说书人的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广受追捧。

    茶楼内。

    说书人坐在椅子上,身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