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章 终极比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九章 终极比赛 (第3/3页)

纽维尔从教练位置退休的很早,退下来后当过NBA经理,休赛期一直孜孜不倦开各种训练营,为推广篮球做努力。

    不过两人在60年代是死对头,执教风格上截然不同,形成了“节奏控制流”和“流畅进攻流”两大流派,一直到今天都深深影响着篮球界。

    伍登一向以绅士的面孔和态度示人,但不代表他没有脾气。

    还有一部分认为,不论防守还是进攻怎么发展,三分球都不会成为主流,而应该被淘汰出篮球界。

    甘国阳道:“他们增重是因为对抗不行,我减重,也是因为他们对抗不行。”

    甘国阳一边说一边环顾四周,并没有发现比尔-沃顿的身影,他本以为沃顿也会来。

    但其实他的年龄并不大,1933年出生的他今年还不到60岁,比杰克-拉姆齐小7岁。

    因此他在1975年宣布退休,在UCLA最巅峰的时刻,拿到10个冠军时离开这个舞台,不给对手击败他的机会。

    约翰-伍登道:“是我邀请桑尼来参加这次论坛的,他的比赛经历的确很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桑尼,你来说一说吧,你的看法。”

    在纽维尔和伍登的正面交手中,两人的胜绩比是8:7。

    由于在大学篮坛辉煌的战绩,伍登在美国篮坛是封圣的存在。

    一向脾气火爆的鲍勃-奈特更是将矛头直接对准了约翰-伍登,他反对约翰伍登提出的一些原则和意见,说:“那不过是篮球的某一面而已,篮球是个球形,它由八块皮子拼接而成,我们可以在球场的任何方向,位置,将球送进篮筐里来得分,赢得胜利。我不认为存在一种普遍的规律,适合任何球队和任何人。”

    论坛抬头的两位教练:皮特-纽维尔和约翰-伍登,可以说是美国篮球界最负盛名的两位前辈。

    慢慢的,大家的讨论就从这两个方向性问题,转向了篮球哲学的讨论,进而开始互相攻讦其他人的篮球战术战略。

    一开始还能比较友好的讨论和交流,到后来不知道谁第一个上火开始话中带刺,讨论就变得越发具有火药味。

    压力从来没有这么大过。

    9月17日两人抵达洛杉矶,第二天一早来到UCLA的阶梯礼堂参加论坛的开幕式。

    看看这一帮子著名教练,甘国阳总觉得自己过来是为了被研究的,像个小白鼠。

    而奈特和斯图-茵曼又是好朋友,奈特很关心茵曼最近的球队操作,问道:“你们开拓者需要一个好的替补内线,茵曼怎么还没有动作?”

    他的话显然已经偏离了主题,上升到了对伍登篮球哲学的攻击。

    但直到伍登出现在会场,沃顿的身影也没有出现,甘国阳只能找个很靠后的位置坐下,看看这论坛到底是什么名堂。

    甘国阳毫不怀疑,他要是在这里放个炸弹把礼堂给炸了,美国篮球理论水平应该会倒退个五六年的。

    “因为终极比赛就是无论球在哪里,都要发起进攻,从你拿到球的那个地方开始。”

    鲍比-贝尔曼、帕特-莱利这些资历稍浅一些的教练后面都不怎么敢说话了。

    甘国阳道:“是奈史密斯博士说的。”

    奈史密斯博士,篮球运动的发明人。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