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盐法:积分制 (第3/3页)
就近取材的晋商。山西盐场,从古至今就一直产盐。”
苏闲没给他们解释,盐其实就是可再生物,有好些地方的湖盐,你刮了一层后,几年内就能再结晶出来。
“晋商在盐引制度下逐渐坐大,就会形成一个极大的利益团体。这个团体里面可不只是商人,还有他们雇佣的平民百姓,屯田的田产。和卫所各大军户的往来,和当地官员的一些交集……”
随着苏闲说出这些,朱元璋显然已经意识到什么,眉目逐渐严肃起来。
“当然这些都是避免不了的,山西距离近,百姓多,盐商只需要提供雇佣,就能解决问题。甚至朝廷如果换其他人,最后也是一样的效果。”
“但是,朝廷能不能借用一下此类办法,只需要一种手段……”
苏闲说着,随即吐出八个词语,“利而诱之,分而击之!”
“什么意思?”朱元璋不解。
“很简单,从现在开始,朝廷不再用之前谁都可以往防线运送粮草,从而获取盐引的制度。”
“也不是由着自己,都想去路途方便的盐场去运盐,反而不去路途偏僻之地。”
“而是由朝廷圈定官商,凡是运送盐引的商户,必须在朝廷的名册上记录在案。”
苏闲看着众人倾听的样子,为了更方便理解,索性举了个例子。
“比如外面现在有很多盐商,但咱们只选择十个比较大的盐商。让他们去运送粮草,运送一石粮草,换取一引。”
“采取积分制度!”
“每一年,谁运送的粮草多,积分多,则继续留置盐商。”
“谁若运送的少,积分也少,则淘汰出局。”
此时此刻。
听到苏闲的话后,朱元璋和马皇后纷纷露出一脸新奇。
积分?
这个他们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你继续说,这倒是真没听过,怎么个积分法?”朱元璋赶紧道,同时使眼色,让一旁看着的夫子赶紧记下来。
李希颜有些无奈,但还是默默点头。
苏闲还是等了一会儿,才继续说道:“比如,咱们南直隶水路畅通,那运送南直隶的盐场,就是一分!”
“而将福州府、川蜀等深山僻壤之地,则定为两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王三从两淮盐场运送一万引盐得到了一分。”
“那么相反,从福州府运送出来一万引盐,那么就给他记为两分。”
“当然,给一些偏僻的地方运送,道理也同样。”
“至于针对已经坐大的,诸如晋商。那就从他们分化,同样采用积分制度,让他们也分为几家,然后无形之中竞争起来。”
“而官府则以此考评,每一年、或者三年考核一次,分多者可参与下一次官商运送,优秀者可获取更多份额的盐引。分少者或者无分者,则减少盐引数量、或淘汰出局,选用其它盐商!”
这一刻。
随着朱元璋听得越多,他自己也是越发愕然,这种法子这脑袋怎么想出来的?
“的确可以用在山林之地上,这样一来,福州府等地的盐场,就不用无故堆积了。甚至为了更细致的,咱还可以在其中换算,比如川蜀的一些险地,咱甚至给他们两分、甚至是五分!”
“将这些盐运送出来,咱大明的盐就更多,很多地方也可以控制盐价。”
眼看着朱元璋举一反三,苏闲点头,“正是如此!”
怎么分配运输盐,已经落定了。
而接下来,正是给胡相插一刀。
夺权!
乃至是真正的,收割天下之盐的利润的时候了!
而就在苏闲准备开口时。
在他们一旁,朱雄英和常森等人,却是听得越发古怪。
忽然,朱雄英再也忍不住了,“苏闲,这加分减分的机制,怎么跟我们的一样啊?”
“你们?”朱元璋一愣,旋即很快想起。
大孙说过:他们这里面也有学首、左班、右班,也是积分制……
嘶!
突然,朱元璋倒吸口凉气!
早就知道这小子走一步看三步,现在看来,早就在这儿等着了?
等等……
朱元璋心中一动,这加减分,怎么还真能在官员考核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