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不同的选择,恶劣影响 (第2/3页)
逼得许多读书人,只能自己去工作。
在教书的时候,也开始正常的教书,就算有时候有所抱怨,那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再加上学生大多是稚子萌童,心思犹如一张白纸,最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
各个地方的官吏,还是更愿意分化、潜移默化影响他们,将他们吸纳过来的。
事实上,确实有着部分的读书人,对王朝以及救民军的行为,生出了些许的好感。
所以说,哪怕有着王朝坐镇的临洮府府城周围,也一样有着不少灰黑之气存在的,实在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甚至,王朝还为此承担了教书先生的部分薪资,让他们不用为生活发愁,也能更用心的教书。
虽然可能距离一些村子稍远。
至于说多收些束脩
清高的读书人不屑为之。
但是,也有一些人,虽然拿着救民军给予的薪资报酬,但却丝毫没有感激之念。
哪怕家中长辈,对救民军十分拥护,但长时间待在私塾,受到教书先生的影响,心中想法依旧会发生偏移。
而且要知道,救民军建立学校,不可能一个村庄一座。
因此,一旦他们认真下来,全心全意的做事,在许多建设性的问题上,也确实要比那些只是学了些许文字的老农要强,也要更有章法。
绝大部分的百姓,还是愿意让自己家孩子,去学校读书,将来成为一个读书人的。
读书人一贯以来的高人一头,使得从古至今的华夏百姓,都想让后辈子孙读书,成为一个读书人。
甚至有着许多家庭,在孩子有了读书机会的时候,那真的是砸锅卖铁供养一人。
这也是许多读书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抬,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一个原因。
毕竟,他们的所有心思,全都放在读书上了,在其他方面自然就要弱上许多。
就像后世的许多科学家,不也是情商不高吗?
心思专注一处,在其他方面自然也就能力不强。
正是领地百姓,这种想要子孙成为读书人的心思,在如今情况允许的情况下,他们绝对不介意花上一百文,送孩子去读书。
也因此,往往一个学校之中,就会拥有数百学生,而这还是去除了女孩的缘故。
虽然救民军的政策,女孩也是可以上学的。
但是,在明末这个时代,女子的地位毕竟不高。
在钱财没有特别富裕的情况下,恐怕不会有什么百姓,会将女孩送入学校。
除非,能够免除学费,乃至有着伙食补给。
但是目前来说,同样需要大量钱粮的救民军,基本上做不到这点。
甚至就是后世新时代,也没有哪个国家完全做到了这点。
所以,王朝也并没有强行要求。
等到更稳定一些,不管救民军,还是普通百姓,全都钱粮富裕充足的时候。
他自然可以再次降低学费,乃至强行要求男女都要入学。
再有了足够钱粮,能够保证一家生活无忧的情况下,就算有些百姓不愿,也大概不会生出太多的抵触心理。
嗯,这都是后话了。
说回现在
因为现在的学校,汇聚了周围几个村子的孩童,所以人数极多,基本上都有几十数百学生。
所以,那许多教书先生反对,乃至恶意诋毁救民军的言论,影响可就大了去了。
再加上孩子们汇聚一起,除了玩乐之外,讨论的也是先生所授。
自然而然的,救民军凶恶残暴,救民军都是土匪之类的言论,开始深入他们的心中。
如果是普通的历史世界,大概就要等到王朝,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前往学校,并且恰好碰到的时候,才能知道这些了。
不过,在王朝救民军的领地之内,情况可就不同了。
不止有着一座学校之上,升腾起了一片片灰黑之气。
现在的这些教书先生,对于王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