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1章 小黑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21章 小黑屋 (第2/3页)

短篇奖,跟林朝阳在颁奖时见过面,请客那回他因为工作原因没有参加。

    提起林朝阳请客那回,刘锦云神色间难免遗憾。

    三月末的那顿饭有二十多个作家赴宴,文人嘛,言过其实是基本,花团锦簇是追求,赶上那天气氛又好,给大家蒙了一层滤镜,这帮人回去之后把林朝阳的手艺夸的都快没边儿了。

    这群人来自天南海北,五湖四海,经过这几个月的传播,不说整个中国,至少半个中国文坛都知道了林朝阳厨艺精湛,在作家圈堪称一绝。

    火车一路出河北,入山东,溽热的三伏天哪怕是坐硬卧也挺遭罪。

    到了青岛,众人先是在招待所住了一晚,因为笔会邀请的不光有燕京的作家,还有外地作家,得等一等外地的作家。

    等了一天,人总算是到齐了,有陕西的程忠实、广东的孔捷生等五位外地作家。

    黄岛与青岛隔海相望,要过去得坐轮船才行。

    这次来参加笔会的大多都是北方人,几个年纪稍大点的同志一上船便眩晕不止,林朝阳夫妻俩是此行最年轻的一对,两人倒是一点事都没有,反而悠闲的欣赏着海上风景,让人不由得羡慕。

    “你们夫妻俩的生活可真是潇洒啊,夫唱妇随。”

    轮船上,李拓坐在夫妻俩的后面,见夫妻俩悠然自得,忍不住调侃了一句。

    章德宁笑着说道:“不是夫唱妇随,而是妇唱夫随。”

    “什么意思?”

    “没有玉书在,我们可请不动林朝阳同志。出发之前,《人民文学》可是也专门邀请他参加笔会来着,他都没答应。”

    汪曾琪说道:“《人民文学》?是去承德吗?”

    “老汪也接到邀请了?”章德宁问。

    “是啊。这个时候去承德是好时候啊,可以避暑。”

    “是好地方吧?朝阳就不去,这就叫妇唱夫随。”

    章德宁的打趣让众人露出会心的笑容,连陶玉书脸上也露出甜蜜的微笑。

    《人民文学》是在她们出发前两天找到家里的,来的是崔道义,特意说明了这次笔会邀请的都是“重点作家”前往,规格比一般的笔会要高了不少,时间上恰好又跟《燕京文学》的青岛笔会错开了。

    本来是挺好的事,可林朝阳却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这年头外出不管是通勤条件还是住宿条件都远不如后世,《燕京文学》的笔会是因为他们邀请了陶玉书,实在没办法拒绝。

    所以《人民文学》的承德笔会,他是打定了主意不参加。

    如此一来,陶玉书更感受到了丈夫内心对自己的重视,如何能不欢喜甜蜜呢?

    听着几人的对话,一旁的程忠实、刘锦云、刘国春等人脸上闪过艳羡之色。

    《人民文学》的笔会邀请说拒绝就拒绝,在场大概也只有林朝阳有这样的底气了。

    这次笔会一行十三人,《燕京文学》出了两位编辑傅用林和章德宁,山东文协派了副首领姜树茂接待,他以写渔岛生活著称。

    另外十人都是《燕京文学》邀请的作家,年龄最大的是六十多岁的汪曾琪,最小的是而立之年的李拓,二十多岁的林朝阳夫妻俩放在这群人当中,格外的扎眼。

    但别看林朝阳年纪小,在创作上取得的成绩却十分耀眼,至少在这一批受邀参加笔会的作家当中是出类拔萃的。

    这批作家大多获得过全国优秀短篇奖,林朝阳不仅获了奖,而且一得就是俩,不仅去年是这样,今年也是这样,只不过去年拿的是短篇奖,今年拿的是中篇奖。

    除了奖项方面,作品影响力人家也不容小觑。别的不说,光是一部《高山下的花环》就卖了四百多万册了。

    细算一算,在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