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44章 百年一遇的妖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444章 百年一遇的妖孽 (第1/3页)

    这一届茅盾文学奖授奖大会没有在人民的会堂举行,而是选在了位于长安街东延长线上的燕京国际俱乐部。

    燕京国际俱乐部原址最早是清朝的西绅总会,到七十年代国家政策开放,外事活动越来越多,WJ官们缺少一个可以与各国使节轻松交流的大型活动场所。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燕京国际俱乐部在长安街上拔地而起,与它一同建设的还有WJ公寓和友谊商店。

    黄色的马赛克立面,白色的窗框,黑色的窗棂,让这三栋中西合璧的建筑在七十年代成为了长安街上的独特风景。

    有了第一届评奖的成功,这一届茅盾文学奖的授奖大会声势更加浩大,来自各地文协、出版机构、文学期刊的数百位嘉宾汇聚一堂。

    《人民日报》《文艺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权威媒体的记者也来到现场。

    林朝阳站在人群中仿佛黑夜中的萤火虫那般耀眼,所有人看到他时眼神都难免多停留几秒。

    原因也很简单,太红了!

    中国文坛就没出过这么红的作家!

    下半年这几个月,关于他林朝阳的新闻就没断过。

    先是有新闻报道说他在香江拿了个什么金像奖,你说你一个作家拿个电影奖项,有什么好炫耀的?

    然后就是《楚门的世界》出版,又是搞签售会、又搞电影改编,新书发布那几天,文学界一片侧目。

    等出版一段时间后,争论四起,热度又居高不下。

    最近中日围棋擂台赛火的一塌糊涂,他那部《棋圣》的和电影又成了香饽饽。

    出版都三四年了,硬是得抢着才能在书店里买到。

    电影下映大半年时间,又重新上映,各地电影院居然还都是爆满状态。

    直接给文学界这帮人都看傻了,这样的现象已经完全超出了文学的范畴,变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谁能想到一场中日两国的围棋巅峰对决,受益最大的除了获胜国围棋界和棋手,竟然是一位作家!

    眼下中日围棋擂台赛结束半个多月了,新闻热度虽降下去了,但影响力却绵延至今,林朝阳的出现自然吸引了众多眼球。

    跟林朝阳站在一起的是花城出版社的李士非,《闯关东》发表于《花城》,又是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的,今天得奖,花城出版社肯定不能缺席。

    在场作家、评论家的目光多集中在林朝阳的身上,而那些出版社的人目光却多集中在了李士非的身上,眼神中充满了羡慕嫉妒。

    花城出版社原来就是广东人民社下面的小弟,旗下除了有一本《花城》叫得响名号之外,在全国范围内根本没什么存在感。

    可现在,这才几年的功夫啊,人家抖起来了。

    码洋连续两年破两千万,效益比许多国字号的出版机构都好。

    今天来参加茅盾文学奖授奖大会,李士非脸上的表情得意非凡。

    不少出版机构的领导心里很不是滋味,得意什么啊?不就是抓住林朝阳这颗摇钱树了嘛!

    离了他,你们花城出版社啥也不是!

    田耕混迹在一群出版社领导当中,心情比旁人更加复杂。

    当年《棋圣》是由他们燕京出版社出版的,销量极佳,后来他们还出版了《禁闭岛》,这两部都给燕京出版社带来了极为可观的效益。

    后来林朝阳来找他们谈版税付酬,他们却没同意。

    按照当时他们的想法,现在的基础稿酬加印数稿酬就已经是非常合理的制度了,版税付酬制度那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哪能随随便便就这么同意啊!

    况且,上面又没有文件,万一到时候追究起来,谁能负得起这个责任?

    抱着这样谨慎的心态,燕京出版社拒绝了林朝阳的要求,也把他推到了花城出版社的怀抱。

    如今看来,这无疑是燕京出版社发展历史上犯下的最大的错误之一。

    短短两年多时间,林朝阳就为花城出版社贡献了两千多万码洋。

    这样的成绩不仅震撼了全国的出版行业,更让他们看到了市场经济的威力,原来单靠一位作家、两部作品就可以撑起一家大型出版社的业绩。

    在崇尚了几十年集体主义的文化里,个体的作用在此刻被无限放大。

    中日围棋擂台赛以来,《棋圣》的销量随着比赛进程的白热化一路走高,到比赛结束,中国队获胜,《棋圣》的销售热潮被彻底引爆。

    根据燕京出版社的统计,中日围棋擂台赛开赛这一年来,《棋圣》卖了160万册,如果算上之前近三年的销量,《棋圣》的累计销量在开赛前已经突破了350万册。

    而在擂台赛结束后的这段时间,《棋圣》的销量更是狂飙突进,每天的销量都是数万册,比当年刚出版那阵还要火爆。

    短短二十天时间里,就卖出了近90万册,总销量已经奔着500万册去了。

    按照现在的趋势,600万、700万、800万……恐怕都不是障碍。

    中日围棋擂台赛不仅是一盘比赛那么简单,这场胜利除了带给中国的荣誉之外,也激发了国人对于围棋这项运动的兴趣爱好,这些人都是《棋圣》的潜在读者。

    若干年后,那些为国征战的国手可能就是看着《棋圣》长大的。

    想到这里,田耕不禁长叹一声,他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不高兴。

    上午九点半,第二届茅盾文学奖授奖大会正式开始,流程与往年并无不同,只是今年的获奖作品相比上届要少了两部。

    上台领奖的只有四人,分别是林朝阳(《闯关东》)、李准(《黄河东流去》)、张洁(《沉重的翅膀》)、刘昕武(《钟鼓楼》)。

    奖项名单的排序是有说道的,代表的是这些作品在评选过程中得票数的多寡。

    在官方发布的获奖名单中,林朝阳和《闯关东》一直排在最前面,自然也意味着他在评奖过程中是高票当选的。

    四人站在台上,李准今年57岁、张洁48岁、刘昕武43岁。

    而林朝阳,27岁。

    台上的获奖作家里,年龄第二小的都比他大了一轮多,最关键的是这次已经是林朝阳第二次得奖了。

    “少年得意啊!”

    这是台下数百位嘉宾们的共同心声。

    有些人不禁回想起了三年前,同样的场合、同样的主席台,那时的林朝阳更加年轻。

    他们有理由相信,在茅盾文学奖的历史上,可能再也不会有这么年轻的获奖者了。

    像这样的妖孽,百年难得一遇啊!

    领完了奖,发完了言,林朝阳等几位获奖作家走下台,身边少不了恭贺之声。

    林朝阳跟刘昕武说笑,“得了奖金打算怎么花啊?”

    这一届茅盾文学奖的奖金跟上届一样,都是3000元,别看林朝阳版税经常一拿就是五位数、六位数,但在1985年的当下,3000元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已经是一笔巨款了。

    “买台彩电。”

    刘昕武朴素的回了一句,张洁则说要存起来吃利息,几人有说有笑。

    几位获奖作家是今天的绝对主角,但不代表他们领完奖后授奖大会就结束了。

    作品要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