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96章 心狠手辣陶玉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496章 心狠手辣陶玉书 (第1/3页)

    陶玉书的理解能力强,执行能力更快,跟林朝阳谈完话的不到一个星期,《新夜报》老板兼主编王世玉因克扣旗下专栏作家稿费而被《天天日报》声讨。

    《新夜报》便是造谣林朝阳和张曼玉最狠的小报之一。

    在香江报界,尽管许多知名文人都是从专栏作家起步,但专栏作家却历来是报界食物链的底层。

    日更要求大丶文字格调低丶稿费压榨狼-—·

    多年以来不止一位作家说过,香江报纸的专栏作家卖弄文墨比舞女货腰还不如,舞女碰到个下流客人还可以甩个耳光,大不了跳槽到别家舞厅。

    可香江的专栏作家却连选择报刊丶为自己争取权益的权力都没有,只能逆来顺受。

    在《天天日报》声讨王世玉的报导中,列举了刘以丶亦舒丶十三妹等诸多作家当年为报刊写专栏时遭遇的不公待遇。

    文章字字珠玑,慷慨激昂,通篇均是仗义执言的义理之词,立刻引来了不少读者的支持。

    尤其是文章中对「十三妹」的报导,更是引起了许多报纸读者的强烈共鸣。

    在香江文坛,要说知名女作家有很多,比如亦舒丶李碧华丶林燕妮。

    但若说众所公认的第一人选,一定是活跃在五六十年代的十三妹。

    十三妹之奇,在于她写专栏近20年,写到了无人不知丶无人不晓其名号的地步,在香江丶湾岛文化界卷粉无数。

    但是直到她1970年10月9日独自在出租屋中离奇死去前,读者们也不知道她的真实姓名是什麽,也从来没有一个人见过她,连她长什麽样也一概不清楚。

    《天天日报》的文章里不仅详细记录了十三妹数次被《新夜报》压稿酬的事,还提到了当年十三妹去世的往事。

    当年去世之前,十三妹一直给《新夜报》写专栏。70年10月王世玉等待数日没有接到她的续稿,联系又联系不上,只有四处寻访。

    好几日都香无音讯,王世玉觉得十三妹有可能是去世了,于是有针对性的盘查了香江当时医院里无人招领的女尸,果然找到了十三妹。

    之后,《新夜报》成了香江第一个公布十三妹死讯的报纸,还刊出了十三妹的遗容,让广大读者终于得以窥见十三妹的庐山真面目。

    按照当时王世玉的说法,他是不忍好友身后事无人打理,为其筹备了治丧委员会发丧并昭告天下。

    王世玉的这波操作在当时为他赢得了不少文坛同仁和读者们的认可和尊重传为一时佳话,也让《新夜报》销量大增,受益匪浅。

    《天天日报》旧事重提,将压稿酬丶找尸体丶报上发死尸照片这些事重新联系起来,许多读者这才恍然察觉。

    这王世玉跟十三妹哪里是什麽至交好友,分明是黑了心的小报老板连专栏作家死后都不放过,要狠狠消费一把。

    连死人的血都要吸,简直就是畜生!

    十三妹闻名香江二十年,却始终不以真面目示人,直至死后才被曝出真容。

    她的去世对于许多忠实读者来说,便如同年少时白月光的失散,刻骨铭心。

    《天天日报》的报导发出后,不仅有许多读者愤慨之极,痛骂王世玉这群压榨作家的卑鄙小人,还有不少文人也加入了其中。

    蔡澜就是先锋之一,他年轻时是十三妹的忠实迷弟。

    后世还曾专门为十三妹写过两部,在电视节目中经常见缝插针的推广十三妹。

    蔡澜专门在《明报》上写了两篇文章痛斥王世玉的「人面兽心」,赢得了许多读者的叫好。

    还有刘以也在新一期的《香江文学》上写了一篇回忆十三妹的文章,他是十三妹在香江文坛为数不多的朋友。

    两人当年因写专栏结识,见面不算多,但十三妹爱跟他煲电话粥。

    刘以的文章以怀念为主,对于王世玉的声讨并不激烈,但谁都能看出其中的不满。

    近些年来,刘以在香江文坛的名声日渐隆重,尤其是主持《香江文学》之后,更有一代文坛盟主的气势,他的发声引来了香江文坛的侧目。

    只用了短短一周时间,王世玉在香江文坛声名狼藉,在读者间更是人人喊打,连《新夜报》的销量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香江报业在七十年代进入高度竞争环境,最多的时候市面上有110多种报纸发行,竞争强度之大堪称惨烈。

    报纸倒闭最高峰时,每个月都有两三份报纸宣布倒闭。

    进入八十年代后,大报争鸣,小报的生存空间更小了。

    如《新夜报》《今夜报》《响尾蛇》这些报纸不过是苟延残喘,它们经常会在版面上放上大幅性感照甚至裸女照,上面还有风月场所的gg,为了吸引眼球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现在《新夜报》被《天天日报》集火,不仅老板的名声臭了,连报纸销量也受到了影响,一时之间竟有种明天就要关张倒闭的摇摇欲坠之感。

    《天天日报》为什麽会攻击《新夜报》,报界业内人土大概都知道。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陶玉书的出手会如此快速丶精准,几乎是一下子打到了《新夜报》的七寸上。

    这一次《新夜报》如果熬不过去,就只剩倒闭一条路了。

    《天天日报》的报导师出有名丶占着大义,任谁也说不出问题来,既没有降低了报纸的格调,又打击到了对手。

    这样的反击实在令人印象深刻,同时也加深了报界同仁对陶玉书的「刻板印象」。

    香江戴卓尔。

    联想着之前差点被陶玉书搞进监狱的黄玉郎,大家私下里都开始流传一句话宁得罪小人,不得罪女人(陶玉书)。

    对于《天天日报》所取得的战果,陶玉书表示很满意。

    这次对《新夜报》的打击不单是报复了对方对自家的污蔑和造谣,也让她对《天天日报》有了更好的掌控力。

    一举两得!

    她本打算乘胜追击,接着把另外几家小报都挨个点一遍,

    结果还没等她找到这几家小报老板的把柄,就有人出面为这件事说和了。

    出面的人是董桥,他是受了雷炜坡的委托。

    雷炜坡这个名字知道的人不多,他还有个名号一一香江八卦新闻祖师爷。

    1968年,《明报》依靠着金庸的武侠和社论已经在香江报界站稳脚跟,

    但金庸的野心不止于此。

    他请来雷炜坡打造出了《明报周刊》,雷炜坡出身演艺世界,对香江娱乐圈的各种秘辛信手拈来。

    《明报周刊》上市后很快便凭藉着题材独家丶秘闻劲爆丶臭三八之馀又不乏文采而备受读者欢迎。

    在地摊读物盛行的六十年代,《明报周刊》成为了香江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娱乐八卦周刊,每年光是gg费就有近2000万港元。

    《新夜报》挨了《天天日报》一记重拳,不知道能不能挺过去这一波压力。

    之前参与造谣林朝阳和张曼玉绯闻的几家小报这才明白,惹林朝阳没什麽,

    可他们家那头母老虎真惹不起。

    这些人生怕被陶玉书惦记上,连忙联络身边的同行好友,希望能有人帮着从中间说和说和,化干戈为玉帛。

    雷炜坡在香江八卦新闻界有些地位,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