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36章 后劲儿太大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536章 后劲儿太大了 (第1/3页)

    《联合报》副刊对林朝阳进行的深度访谈持续了一下午,但对围绕在林朝阳身边的作家群的侧写采访却进行了两天。

    苏伟贞怀疑自己捅了作家窝,那天晚上他终究是没坚持完采访,在弦的支持下,他只好约了第二天接着采访。

    结果第二天到小六部口胡同院里一看,人怎么变多了?

    他不敢相信的揉了揉眼睛,确信自己没看错。

    然后才知道,原来是大家听说了他们来采访,特地跑过来想贡献一点素材,

    有的人甚至不惜请假。

    苏伟贞这辈子第一次对职业生涯产生一股生理性厌恶,他感觉自己采访要采吐了。

    同时他也深深的怀疑,素材如此之多,之后要怎么整理编辑,总不能都发出来吧?那不得连发十几期?

    索性后来他想通了,这些文不是他该操心的事。

    《联合报》副刊的采访轰轰烈烈的进行了两天,正主儿林朝阳的戏份少得可怜,跟后世为了强捧富婆奶狗而惨遭戏份全删的男主角差不多。

    完全成了燕京作家圈以及部分在京外地作家对林朝阳歌功颂德的大会,这帮人的存在感简直强得离谱。

    最后,弦、苏伟贞、于碧霄三人带着远超他们来时想象的素材(内含无数文坛八卦)满载而归。

    几天之后,《联合报》副刊发文《我为人间送小暖一一访谈美国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许灵均》。

    《我为人间送小暖》的执笔者是症弦,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症弦本人对林朝阳浓浓的欣赏之情。

    「初到燕京,亚运会的余韵尚未完全褪去,街头巷尾仍能看到半个月前盛会的蛛丝马迹。

    负责接待的记协曹先生替我们提前联系了林先生,第二日我们一行四人驱车前往小六部口胡同。

    车子行在长安街上,路过了天安门、中N海,拐进大六部口街,听名字就知道,百多年前这是各部衙门的办公地。

    小六部口胡同入口狭窄,车子停到胡同口,我们下车步行,四周尽是古朴别致的四合院。

    路过一处开的院门时,门上挂着块‘作者之家’的牌子,记协曹先生介绍,这便是林先生家的西院。

    里面有隐约有吵闹声传来,曹先生说这里是燕京作家们最常聚会的地方,也是外地作家入京落脚的第一站。

    再往里走五十余步,是林先生一家长居的东院。

    东院门有匾,上书:寻味斋。门侧有对联,写着:天上仙音何处觅,人间至味此斋寻。

    大陆作家于华引我们进门,三进的东西跨院可称宅,院落以中式四合院为架构,结合西式拱门,配上中式窗花,中西合璧风格。

    宅中有院,院中有树,是两颗法国梧桐,树上见天,甚美。

    林先生很符合我印象作家的样子,形象清爽干净,眼神明亮真诚,待人谦逊有礼,宽厚温和。

    他比我想象的要年轻得多。可能是因为早已听说了他的名字,通过作品的想象构想出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高人形象,一见到真人时竟有些难以置信这篇对林朝阳的深度访谈全文近方字,不仅访问了林朝阳获奖的前后和大众不知道的内情,还为湾岛读者介绍了许多关于林朝阳的详细信息。

    本来这两年林朝阳的作品便在岛内极受欢迎,许多文化界人士和读者都对这位来自对岸的知名作家感到好奇。

    因此这篇文章一经发表,便在岛内文化界和读者群体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联合报》副刊在湾岛文学界地位崇高,向来是独立出刊的,访谈林朝阳这一期上市后,副刊销量应声而涨近20万份,效果好到出奇。

    副刊编辑部一片振奋,弦见湾岛读者对林朝阳如此感兴趣,立刻催促苏伟贞将当日在燕京采访到的内容整理编辑,继续发文。

    《解密寻味斋文学沙龙,大陆文坛第一盛会》《庄重文文学奖诞生幕后》

    《汪曾琪与林朝阳的交往》《打响寻根文学第一枪的‘琢县会议」》——

    这个时候,苏伟贞终于感受到了在燕京被作家们「围攻」的好处了,素材多到根本用不完,各种关于大陆文坛的逸闻趣事信手拈来。

    文章发表后副刊销量节节高升,好评如潮。

    七八十年代湾岛文学的黄金年代培养出了一大批文学素养极高的读者,赶上这两年岛内JY,兴起了一股大陆热,读者们对于大陆的文学作品和作家都很感兴趣。

    许多读者都认为,大陆文学火热的八十年代如同湾岛的七十年代,令许多经历过那个时期的读者倍感亲切。

    读者们也对副刊文章中所描绘、勾勒的「小六部口胡同」充满了好感,觉得那如同文学的世外桃源,称那是大陆版「林海音家的客厅」。

    这些文章的发表,不仅让林朝阳在湾岛的名气进一步升,更有许多读者受文章表述的影响,将林朝阳视为大陆新一代文坛盟主,心生崇拜之情。

    在症弦等人离开燕京的几天后,林朝阳也坐上了回香江的飞机。

    他在内地的时候,很难接收到湾岛的资讯。

    一回到香江,反倒是听说了《联合报》副刊连续发表对他的采访文章在岛内引起了一系列反响。

    这两地交流本就密切,而且官方之间也没有设置壁垒,资讯交流相对通畅。

    看到湾岛对林朝阳的报道热潮轰轰烈烈,香江的媒体有些不是滋味。

    早在美国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结果公布后,就有香江媒体报道了林朝阳获奖的消息。

    香江文化界和读者们无不为之欢呼呐喊,大家一直把林朝阳当自己人,管林朝阳是作品得奖还是改编得奖,媒体们都把他夸成了花,开口必是「香江之光」。

    如今「香江之光」得了美国的文学奖,在内地参加活动,接受湾岛媒体采访,独独没有香江的份儿,这叫人情何以堪?

    在林朝阳徘徊内地不归,还接受湾岛媒体采访的日子里,还有几家媒体发了些酸言酸语。

    可等他们得知了林朝阳回到香江的消息后,立马又屁颠儿屁颠儿的发出了采访邀约。

    香江文化界在国际上历来没什么牌面,林朝阳得了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这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奖项,相当于是在国际上给香江长脸了。

    媒体们恨不得把他捧上天,那架势比前几年得法国勒诺多文学奖的时候更夸张。

    一下子二三十家媒体记者的邀约涌过来,让林朝阳应接不暇。

    他筛选一番,留下六七家口碑比较好的正统媒体,剩下的统统拒绝掉,即便这样也忙了三天。

    期间还抽空去了香江中文大学做了个演讲,受到了在校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学生们最喜欢接触新鲜事物,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他们可能没听说过,但架不住媒体给科普啊!

    「美国的诺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